2)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寇(中)_扼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田宅豪华与否?奴仆可够驱使?租税和采邑的规格与前朝可相似?官职的高低是否压倒了我那老对头?免除徭役的范围和年限如何?有没有封妻荫子、丹书铁券?

  各种各样的内容早都被臣子们反复盘算,还有五六种真真假假的方案流传出外。有些方案大体符合定海军一向以来朴实的风格,有些方案却简直胡扯,按这思路落实下去,天下百姓立刻就遭猛兽血食,没法活了。

  郭宁对此心知肚明,更清楚爵赏不能拖,也不能克扣。对此,他和耶律楚材盘了许多次账本,还拟订了两个原则。

  一条唤作「尊崇武勋、功过不抵」。讲的是叙功叙赏倾向军人,参照金代九等爵制,不吝名位,却不能轻易制造出凌驾法度的权贵。

  另一条更是关键,唤作「利益共享,爵股相当」,讲的是叙功叙赏以后,并不按照历朝历代的传统实封或者食户。郭宁会效法南朝商人集资海贸的路数,将上海行里归属大周所有的那部分股权

  拿出来,分配酬功。

  大安三年时,中都城里改朝换代,新皇政变上台,大杀宗室。郭宁乘机夺取了当时无人注意,却事实上极其庞大的资源,便是女真宗室们手里掌握的船队和走私商人。

  此后数年里,他不断扩张海上贸易,每年都能从这上头抽取数十万贯的巨额资财。待到南北两家并立的局面抵定,郭宁又凭着北方巨大的市场和物资产出,以己方船队和南朝宋人联合,组成了堪称巨无霸的商行。

  将士们都知道,那上海行与寻常行会不同。内部周、宋两国,各有严密的组织制度,以保障每年近千万贯的生意,上百万贯的好处进账。而且今年以来南方商路通畅,船队可以直达南朝的广州,直接与传说中的南海诸国交易,利润更是翻着跟头往上走。

  正常年景里,河北、中都地界一百亩田地的粮食产出,不过五六十贯,与海上的暴利全然不可同日而语。要说将士们对海上的利益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不过大家也懂,皇帝陛下自己愿意拿出海贸的收入来补贴国家财政,那是皇帝的高风亮节。但皇家的钱袋子,终究容不得外人胡乱插手,就连多想想,都是僭越。

  待到郭宁放出将会向功臣分享股权的消息,自觉有资格纳入范围的军官们大都狂喜。

  当然,也难免有人看重田产,觉得商业上的收益虚无缥缈,不够踏实。千载以来人之常情如此,这样的人,数量还不少。

  郭宁和耶律楚材遂前后几次召集军官们答疑,讲述海上收益的具体情形。

  这一日他从中都折返回天津府,召集了天津府本地的老资格军官,还有因为投靠较晚,在封爵上稍许吃亏的若干将帅。

  众人拜见皇帝,自然比往日里多了繁文缛节。好在郭宁不端架子,照旧一个个底嘘寒问暖。碰见近日里有公务往来的,单独吩咐两句;碰到近日来办砸什么事的,只要不是犯了大错,也拉到议事厅一角,稍稍提点,省得他们一错再错。

  待数十人坐定,郭宁让人在议事厅里挂起巨大横幅,亲自比划着一一讲述。

  整个上海行的股份,是大周和大宋各占一半,利润分配也如此数。但这是政治上的分肥,倒不是单纯商业计算。实际上,两家背靠各自的地盘、船队和陆上商业渠道,除了必须得共同推进的跨国贸易,其它运作都是独立的。

  此番郭宁打算把自己名下的这部分股权陆续放出。第一期针对的,便是获得新朝爵赏的文武官员,这几乎涵盖了所有都将以上的军官和职位比较关键的文臣,总计将近一千人,其中武人占九成以上。对他们放出三成的股权,便代表了当年度五十万贯以上的收益。

  按照这个计划,一个普通的大周开国县男,也能每年从商行获得两百贯以上的红利,足足抵得过寻常村庄里屈指可数的大地主了。实在想要田地,拿了这些钱,自家去购买田产也是易如反掌,中都附近新开的淤田,不过一亩两三贯而已。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