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9章 号外!_天命唯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中,云阳县以南,地势渐渐平坦,奔流翻滚的泾水在这里冲出群山,浩浩荡荡流向渭水。

  泾水左侧修筑有围墙,不间断有士兵巡弋的地方,正是瓠口,也就是郑国渠的引水点。

  刘盈本来是想要在这里以北的地方,重新建造一座引水点,毕竟泾水之中携带的泥沙过多,经年累月堆积抬高瓠口取水点,从而影响到引水量。

  但萧何召集了掌管天下水利事务的都水长和都水监以及大量的老水工组成专家团,跑到瓠口深度调研了一番。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取水口还能再安稳使用至少二十年……

  所以,本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的原则,刘盈那厚厚的几十页包含论证、设计、施工动迁的计划书,就直接被萧何当做垃圾扔了……

  当然了,这主要的原因是计划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如何支付工程款项,比如可以分期贷款,再比如用诸如矿山以及其他没什么卵用的土地抵债……

  嗯,在汉武帝搞出盐铁专营之前,汉朝的山川河泽之利在名义上归皇帝所有,只不过是‘利’,也就说渔民捕鱼、樵夫砍柴贩卖之后,征收的杂税归皇帝所有,而不是土地。

  严格意义上来说,土地是国家的,贩卖土地的权利是丞相所代表的官府所有,土地的租税收入直接归属于国库。

  当然了,实际情况可能很复杂,具体是个什么样的结果,需要看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博弈。

  而当矿山到了刘盈手中之后,他将采矿和冶炼贩卖等程序剥离,每年只需要随便甩两个贩卖矿石征收的杂税给刘邦,至于剩下环节产生的利澜,除了如数向国家交税之外,则归属于刘盈个人……

  国家吃的饱饱、工人吃的饱饱、刘盈吃的饱饱,唯独某人以泪洗面……

  泾水西岸,刘盈驻马而立,眺望了一下远处的瓠口,再度看向远处的山峦之时,脸上显现出了几分挣扎的神色。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而造成产生这一现象的,则是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泾水流域的森林被破坏,原本的沃野千里被雨水冲刷切割的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然后,水土流失逐渐加剧,再加上间冰期的气温骤降,雨水稀少,郁郁葱葱、周人因之发迹的丰腴之地终于变成了后世黄土高原的样子。

  刘盈的挣扎在于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黄土高原的泥土将会随着河流一路向东,最终沉淀在黄河入海口,增大山东半岛的面积,从而使得国土面积增加。

  嗯,事实上,整个华北平原都是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唯一制衡母亲河为华夏增加国土面积的因素,其实是渤海湾的自然沉降……

  如果没有后者的干预,辽东半岛也许早就和山东半岛连成一片了。

  当然了,内海的丧失会导致中国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