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八零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下)_一品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紧张起来?”

  “那是自然。”王珪道:“等我们到了雅州,见着张相公就知道了。”

  第二天上午,三艘官船抵达了雅州治所雅安城,这里是大宋与番邦茶马贸易的榷场,因此繁华更胜眉州。

  除了是重要的商贸城市之外,这里还是大宋的边防重镇……尽管雅州不是大宋王朝的边陲,但却是朝廷势力的尽头。再往南走,就要进入少数民族各部控制的十万大山了……大山那边的大理国也是一样,两国虽然理论上接壤,但实际有上千里的崇山峻岭横亘着。之间盘踞着数不清的各族蕃民,这也是两国几乎断绝往来,尤其对宋朝来说,大理存在感极差的原因。

  所以雅州便是大宋的边防治所所在,这里常驻禁军两万,并有随时征调临近五万土兵的权力。在王珪和陈恪想来,如此风声鹤唳的时刻,雅安城肯定已是草木皆兵了。

  谁知道眼前的码头上,竟仍然商旅云集,未见军队大规模集结的迹象。

  码头上有茶马司的官署,见到三艘大官船前来,连忙上前询问,是否乃汴京使团。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那茶马司的提举官便求见上官。

  请示之后,侍卫们放他上去,一见到紫袍玉带的王珪,那提举便大礼参拜,口中道:“我们相公早就知道钦差要来,但为避免制造紧张气氛,所以没派官兵迎候。要我代他向上差致歉。”

  “国家有事,岂能讲那些虚礼?”王珪摇头道:“你们相公在哪?”

  “在府衙。”

  “速速带路!”

  “哈哈哈……”雅州府衙,张方平早已得到通禀,来到门口迎接王珪一行。他是个身材高大、面皮黝黑、声音洪亮,看上去是个很直爽的官员。但那双深如秋潭的眼睛,让人知道这个半老头绝不简单。他虽然比王珪大十来岁,但也是京中旧识,如今在这西南边陲重逢,自然十分开心。他抱拳朗声笑道:“禹玉老弟,别来无恙啊!”

  “安道公,风采更胜往昔!”王珪连忙行礼道。陈恪站在他身边稍靠后些的位置,也跟着行礼。

  张方平向前迈一步,一把扶住两人道:“这位就是新科状元郎吧!”

  “正是本科状元及第陈仲方!”王珪一脸与有荣焉的引荐道:“仲方,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安道公!”

  “下官拜见张相公!”陈恪只好再次见礼,对方如今是以三司使行知益州府、提点两川军务,自然当得起相公的称呼。

  “好好好,状元郎不必多礼,”张方平一脸亲切的扶起他道:“老夫是久闻大名、如雷灌耳了。咱们神交已久,还是以兄弟相称吧。”

  “张公折杀下官了。”陈恪这话的意思是,那就不称你为相公,但再随便就太过分了。身在官场,就得说假空虚的官话,这叫他心里无比别扭。

  “咱们进去说。”张方平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