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费德尔货币”:德国的林肯绿币_货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极端反感,他甚至直斥费德尔的建议是“来自利益团体的非常疯狂和极真个声音,这些利益团体的目的是彻底颠覆我们的货币和银行系统”。沙赫特劝说希特勒,不要把这种“最愚蠢、最荒谬和最危险的想法付诸实践,这些愚蠢的想法往往来源于纳粹党内对银行和货币非常愚蠢的见识”。

  老谋深算的希特勒听懂了费德尔的理论,也明白沙赫特的态度,刚上台不久的希特勒不愿得罪沙赫特和他背后的金融势力,所以一方面把建党元老和纳粹经济理论奠基人费德尔“请”往担任某些闲职,一方面任命沙赫特就任他的经济部长,以示对金融势力团体“言听计从”的谦恭态度。不过,希特勒决心已定,“创造就业汇票”的实践一定要进行,而且下令沙赫特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

  沙赫特扛不住希特勒的执拗,于是拿出一套实施方案。沙赫特建议成立一家注册资本金仅为100万马克的“影子公司”MEFO(MetallurgischeForschungsge-sellschaft),这个公司可以理解为代表德国政府,由MEFO向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各种公司“采购”商品和服务,支付方式就是“创造就业汇票”,这是一种利息为%,期限3个月的短期汇票,期满后可以反复展期,最长不超过5年。当企业主拿到“创造就业汇票”,就可以到任何一家德国银行进行“贴现”,取得德国马克现金,然后雇用工人,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拿到“创造就业汇票”的银行可以自己持有这些汇票,也可以送到中心银行进行“再贴现”,得到现金。

  “创造就业汇票”属于纳粹的一种相当前卫的“金融创新”,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它的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一系列重要困难:

  第一,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对德国中心银行向德国政府直接发放信用设定了1亿马克的法律上限,美其名曰防止再次出现超级通胀,实则是严格限制德国政府的开支能力,从金融上防止德国重新大规模整武备战。“创造就业汇票”的设计将绕过这一法律限制,帮助德国政府从中心银行取得更多的信用;

  第二,由于“创造就业汇票”被纳粹政府通过MEFO公司直接支付给创造就业的公司,它实现了一种类似货币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就业汇票”相当于林肯政府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发行的“林肯绿币”。不过“创造就业汇票”用于创造就业,而“林肯绿币”直接被投进了战火。实在质,就是政府重新获得了发行货币的权力;

  第三,“创造就业汇票”是由政府直接支付给能够创造就业的企业,从而使政府得以贯彻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政策,而避开了贸易银行放贷中的“利润导向”在衰退时期必然产生的“借贷”倾向及通货紧缩的题目,而且确保了新增货币直接进进实体经济循环,将闲置的生产资料和工人重新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对应扩张的信用;

  第四,由于德国中心银行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严重短缺,1929~1933年,从26亿马克急剧降到了亿马克,到1934年,仅剩下8300万马克,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按照传统经典的货币理论,德国已经濒临破产,强大的生产能力在严重的“资本短缺”中将被活活地饿死。“创造就业汇票”的金融创新,摆脱了黄金和外汇的制约,德国人用实践证实了所谓经典货币理论并不靠谱;

  第五,“创造就业汇票”实现了秘密重整武备而难以被外界察觉的作用;

  第六,年息%的“创造就业汇票”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方便和低本钱的融资方式。尽管“创造就业汇票”的实际执行者是沙赫特,但它的思想和灵魂来自于费德尔。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