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德尔:希特勒的金融导师_货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希特勒加进德国工人党后,费德尔成为希特勒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导师。希特勒在费德尔的启发下,对货币、金融、就业、贸易、经济危机等题目产生了浓厚的爱好。

  费德尔在经济金融方面并非科班出身,他从1917年开始“自己琢磨”金钱、经济、萧条、就业、战争与国家这些题目之间的联系,完全跳出了传统学院派的思维定式,提出了一系列惊人的结论。他以为,国家必须要有权力控制货币供给,一定要对中心银行进行国有化,而尽不能让私人控制中心银行。由于私人控制中心银行最大的题目就是,其产生的利息收益和其他利益将回私人所拥有,而不是造福国家和公众。

  行伍出身的希特勒原本对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概念,他一直以为德国“一战”的失败和后来的超级通货膨胀是一个纯粹的政治题目。经过费德尔点拨,希特勒立即敏锐地捉住了金融才是这一切题目的核心,并形成了“创造性产业资本”与“贪婪、掠夺性金融资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的深刻印象。当希特勒明白过来金融和控制金融的势力团体才是德国命运的真正主宰之后,他的境界立即跃上了一个层次,再回头想很多从前令他困惑的题目,马上有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全新的视角。他对未来德国的运作和纳粹党的“重要原则”逐渐形成了清楚的逻辑框架。

  1920年,希特勒经过与费德尔等人反复激烈的争论和思考,提出了纳粹运动的哲学原理体系。由于是哲学层次的纲领,希特勒以为这个纲领将“永远不变”。该思想体系被回纳为《25点纲领》,1932年纽伦堡纳粹党代表大会再度肯定了此政纲的地位。

  《25点纲领》包含了纳粹所有的基本观念和政策。有关经济方面的要求和主张体现了费德尔的主要经济思想,关键点有:

  ?第11点:“取缔不劳而获的收进,打坏利息奴役制。”这符合费德尔一贯主张的废除“利息奴役制”,区分“创造性的产业资本”与“食利性的金融资本”。他以为,资本只有真正进进实体经济的循环才能创造价值,只在金融系统“转动与食利”的“掠夺性”的金融资本实际上是在剥削其他劳动者的成果。

  第12点:“取缔和没收一切靠战争发财的非法所得。”希特勒号称德军在“一战”中没有败在军事上,而是前线的将士被“出卖国家利益”的大资产阶级、犹太金融家从“背后捅了一刀”,假如这些人继续发战争财,那简直天理不容。

  第13点:“我们要求对所有(到目前为止)已经组合起来的企业(托拉斯)实行国有化。”费德尔建议组建国有企业的“航空母舰”,以实现国家垄断社会主要资源,从而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