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军中国_货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非常独特,他们彼此争吵不休,但是团结如一对付全世界。”

  ?——英国著名的政论家查尔斯·狄尔克1879年3月[19]

  自从1874年中国清政府签订第一个外国贷款合同后,就依靠两家英国机构进行海外融资: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Co)。同时英国政府通过任命罗伯特·哈特爵士(SirRobertHart)为总监,掌控了大清海关。1885年3月,坐镇巴黎的阿尔方斯·罗斯柴尔德听到风声说俾斯麦“有意插手中国题目”。罗斯柴尔德情报网很快证实德国财政部长戴维·汉斯曼(DavidHansemann)提议由罗斯柴尔德和汇丰银行分别代表德国和英国,平分中国政府和铁路工程的融资业务。阿尔方斯立即表示赞同,以为“德国早该如此向远东发展势力,这是非常正确的方向”。唯一的题目是汉斯曼想要在这个同盟中占到超过一半的权利。在陪同中国驻伦敦大使到德国访问的时候,奈提·罗斯柴尔德督促英国外相“在未来同中国政府的交易和合同中,一定要保证英国制造商占到公道的比例”。

  当汉斯曼发动威廉·卡尔(WilhelmCarl)在1889年2月成立德华银行(Deutsch-AsiatischeBank)时,包括罗斯柴尔德法兰克福银行在内的13家主要德国银行都加进了进来。奥本海默被选作代表前往中国进行经济形势考察,罗斯柴尔德伦敦机构负责出资赞助。

  在远东利益上,英国独霸一方,与之对立争夺的是法国和***。尽管***在远东的势力和影响不断壮大,但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中,日本终极打败了中国,此事给柏林和伦敦联手合作奉上了一个尽佳的机会。罗斯柴尔德和汉斯曼就是这背后的总策划师。他们的设计是:促成汇丰银行和德华银行的合作,分别以英国和德国政府为后盾,遏制住***在中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张。然而银行家们的想法和外交家与政治家们存在很大分歧。德国政界一些官员想促使德国站在***和法国一边,而不是英国,并且反对1895年4月日本吞并辽东半岛。另一些官员则怀疑罗斯柴尔德是要将德国银行排挤出中国市场。而汇丰银行当然不情愿放弃它对中国政府融资的一向垄断。罗斯柴尔德和汉斯曼的如意算盘没能实现。1895年5月,清政府公布从***贷款1500万英镑来支付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而没有采用罗斯柴尔德和汉斯曼极力推荐的多国贷款。阿尔方斯以为这对英国和德国政府而言都是“一剂苦药”。

  实际上***根本没钱借出这笔款项,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