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三章 一叶知秋水东流(一)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谋远虑,臣愿为驱使。”

  赵似哈哈一笑,“现在就看刘法、王师、高师和白善、伯虎他们,什么时候攻下北平城。北平一下,平辽之事,算是大局已定。”

  长孙墨离也笑了,“现在辽国唯一有威胁的,应该只有耶律大石一军。只是他最大的危机不在我们,还在他们朝中。越是危急时刻,越是人心思变之际。”

  辽国南京城,李俨府上。

  张琳、李俨、李处温、刘彦宗、曹勇义、康公弼、李处能等辽国朝中有数的汉臣,近二十人,聚集与此,正在商议重大事宜。

  前些日子他们还斗得你死我活,现在又犹如至亲好友。

  “宋国官家英明神武,识才善用,这才有今日大胜之局。可见他当是应天命、合气运的神州之主。吾等必须承天命、顺气运,方可免去灭门之灾啊。”

  说话的刘彦宗是进士出身,现为枢密院都承旨、润州知州。

  他的一番肺腑之言,让在座的众臣纷纷点头附和。

  “只是那些契丹、奚人不肯答应啊。”李处能眼珠子一转,看了一圈众人,“在下听闻,有部分奚人酋长,怂恿奚王萧干,率部退居中京奚人故地,趁乱称帝,开创一番事业。”

  “不知死活的东西!”同平章事曹勇义冷笑一声说道,“大公鼎与我来信了?”

  “大公鼎?长宁军节度使、中京留守大公鼎?”张琳追问道。

  张琳追问的这位大公鼎,是渤海豪族世家,世居辽阳率宾县。辽咸雍年间中进士,历任多职,后主动提出率渤海豪族世家迁居中京,自此一家人定居中京大定府。

  “真是此公。某与他关系匪浅。他前几日遣人来信,言明燕山以北,已是宋军铁骑之域。他也率领中京、东京渤海上百豪族世家,向宋国东北宣抚使曾大官人(曾保华)请降了。同时也劝吾等,早做打算。”

  听曹勇义说完,康公弼冷然一笑。

  “故地老巢都没有了,奚人还妄称什么立帝创业,真是可笑之极。”那语气,彷佛已然成为宋国柱石良臣。

  “耶律大石在涿州准备与宋军主力大战一场,要兵催粮的奏章来了十几封。既然如此,就把南京城内外的契丹、奚精兵,悉数调给他。这南京城的防务,从其他地方抽调汉军、渤海军来负责。”

  老谋深算的张琳一说完,引起一片叫好声。

  “妙计!”

  “张相不愧是吾等楷模。”

  李处能站在自己已经是宋臣的立场上,忧虑地问道:“南京城还有六七万契丹、奚人精兵,悉数调拨给耶律大石,加上辽兴军,有十二三万之多。实力倍增后,万一打败了宋军,又当何如?”

  李俨瞪了他一眼,“你湖涂!现在这局面,辽国缺粮少兵,宋国却能倾全国之力,粮草兵源源源不断。耶律大石就算胜两局、三局,也翻不了盘。可要是他输一局,就是灭顶之灾。再说了,耶律大石侥幸胜了一局,岂不是显得吾等更加重要了吗?”

  是啊。耶律大石要是打败了宋军一两局,自己这些诚心反正的汉臣们,岂不是在宋国官家那里,显得更有价值了?

  “李相说得没错。燕云十六州,还有中京、东京诸州,宋国官家都需要吾等去帮他治理的。不用我们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士子们,难道用那些粗鄙不堪的契丹、奚人?”

  李处温连忙附和了一句。

  “没错,没错!”

  这时,门外有人在禀告:“诸位大官人,宫里来人了,说陛下宣诸位进宫,有要事商议。”

  屋里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李处能不耐烦地答道:“都这个光景了,还有什么好商议的,就说吾等早早睡下,有事明日再说。”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