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练兵之前的准备_覆清179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以后就是我们的军旗了。”黎汉明把手中的旗帜递给刘阿蛮后说道。

  七十五尺刚好二十五米,刚好等于黎汉明的年龄,这算是他的一个小心机吧。

  后世的二十八点三米旗杆,则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共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的二十八年零三个月,就是为了记住这段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历史。

  等刘阿蛮下去后,黎汉明才拿着棉料的军服问道:“如果我要二十万套,这里的棉布够吗?”

  “肯定不够,不过属下可以从外面进货过来。”陈士淳闻言不假思索的回道。

  这点黎汉明倒是认同,任何时候商人都不可以小觑,特别是陈士淳这样拥有官方背景的商人,所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就算如今遵义周边处于战乱状态,对于小商小贩来说可能有些影响,但对于大商贩来说,可能是商机也不一定。

  黎汉明点了点头,道:“那好,就这样的军服二十万套,麻布里衣也二十万套,再有,把旗帜上的这个图案绣在两边衣领角的位置,其他的,按我给你的图纸装饰一下,交货需要几个月?”

  由于如今还是纯手工制作,费力耗时,黎汉明也知道短时间肯定不能完成。

  陈士淳闻言仔细想了想后回道:“恐怕没有半年完成不了。”

  “如果多招募些裁缝,再把一件衣服分成几个部件分别裁剪呢?能否早一些完成?”黎汉明想了想把流水线生产的方法告诉他后问道。

  “差不多也得三五个月,因为熟练的裁缝也不多,招生手的话会更麻烦。”陈士淳闻言想了想后回道。

  “行,这样,你一个月能做多少就交多少,所需银钱,你去找财政部的顾德全报。”黎汉明点了点头同意了。

  纯手工的年代,没办法,国外倒是有缝纫机了,但是一时半会儿还传不到中国来,他自己对缝纫机又不熟,就算把理论告诉匠人们,让他们去摸索,估计一两年也难得做出来。

  打发陈士淳离开后,黎汉明站在原地想了想,该准备的都准备完了,接下来是该开始练兵了。

  不过一想到他要训练十万人,黎汉明顿时有些头疼。

  除了训练,还得想法给他们普及文化教育,灌输自己的理念。

  文化教育自己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就得看黎恺那边能拉来多少读书人了。

  清朝的识字率,到现在也并没有权威而准确的说法,参考各种资料,现在大多认为清朝识字率平均在20-30%之间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能走上官场的又能有多少?不说其他,现如今很多举人、进士都在乡里以教徒授业为生,就更别说秀才以及还没参与考试的童生了。

  所以黎汉明并不担心会招不到读书人,就看黎恺的本事,能忽悠到多少人而已。

  文化教育这块算是确定了,接下来就得考虑怎么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