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科举改制之新式学堂(一)_清末之超级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数日后一百多名青年与那些学子一起踏上前往西洋的客轮,他们将担负者学成回国之后,建设特种部队的任务。

  而这些人中有一名青年,他样貌普普通通就这么站在甲板上毫不起眼的混在众人中间。

  按原本的历史。

  此人正是近代治安之父赵秉钧,北洋元凯的特务头子。

  此时他面上非常的平静,内心却泛起丝丝波澜,他还记得王光绪在他临走之时所说的话。

  “此去意志军你和另外几人主修特种侦察这一科,修成后会安排你转修其他科目,三年后你将成为朕的耳目”

  由于读心术的存在,王光绪根本不怕赵秉钧反水,可以放心的让他去做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满人暂时先放一放了,王光绪再等他们再一次犯错

  ,他不相信那些人能忍得住,下一次便是将其中的毒瘤连根拔起的时候了。

  而那时这个帝国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大清帝国,满人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弱小的族人而已。

  对高卢的大胜,使得他的威信暴涨,民心更是稳固下来,若不是王光绪派兵去保护,高卢使馆恐怕动已经成为了废墟。

  现在骂几句丢点石头青菜叶子就算了,要打么,等过几年吧。

  到了后来,这场战争的过程甚至被艺人编成了评书,在民间广泛流传,当听到徐长顺、林国祥逆袭高卢舰队,众人唏嘘不已,报考江海南军学院和建福船政学堂的人络绎不绝。

  而听到王德顺一个团顶住高卢人一万多人的进攻后,本来就人满为患的陆军学堂外又多了不少的徘徊的人影。

  只是军校好建,其他的新式学堂却没那么简单。

  东暖阁

  借着大胜之机,王光绪顺势提出了在各地兴办新式学堂之事。

  但李鸿章等人听完却是面色不定,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怎么有什么问题么各位臣公有话都说吧,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就不要明哲保身了,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们”

  王光绪知道没那么简单,直接开口说道。

  传统思想文化对人们的思维影响很大,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强行发布命令就可以的,即便你命令下去了,也可能得不到执行,也许执行了也没人接受。

  比如王光绪一直想成立的医疗队,医生好招,护士不好弄,即便那些大夫迫于皇帝的威严,愿意收女弟子,学徒。但是根本没几个女子会来应聘,男女大妨观念深入人心。

  人的观念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五年也许十年,但是找准一个机会作为突破口,可能就会容易的多,可是这个机会比较难找。

  “皇上欲倡西学,我等接触西洋食物颇多,自然是全力支持,只是除了东部诸省,其他地方受洋人的欺凌尚少,不明西学的厉害之处,若是昭告天下,恐为士子所不满。”

  李鸿章出来解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