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8章 封赏(求推荐票)_扛着AK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御史出班,不顾左都御史施邦昭的劝阻,义愤填膺的驳斥。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的就是这类人吧,闻风奏事,不负责任,便是御史的挡箭牌。

  “放肆!汝还知我朝有靖难之役,万千河山断送,百万黎民逢难,数十载荼毒,一朝寂灭,此之功劳岂是汝能抹杀?来人!拉下去杖则二十,革职查办!”

  崇祯早知道会有人出来反驳,但没想到会是这么个阿猫阿狗,但这并不妨碍他杀鸡儆猴,虽说提拔官员需要吏部拟定人选,几位总兵的任免有待商榷。

  但这爵位,是他老朱家的,那是任何官员都没有权力指手画脚的,祖制定曰,凡是有战功者皆可封爵,收复失地者可世袭,他,并没有僭越。

  左副都御史施邦昭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身后的御史言官有一部分皆是半年前新晋的寒门子弟,说起来,这还是安国伯的功劳,哪知?唉!

  “众卿还有何异议?”崇祯睥睨群臣,心中说不出的舒爽。

  大明两百余年北患从未消失,且愈演愈烈,到其兄天启朝陆续丢失数城,而到了他,竟然频频被打至京城。

  数年来,他夙夜忧叹不知送走多少所谓勇将,皆无济于事。

  如今,大明从山海关至宁夏甘肃,九边重镇重新连成一线,使战局重新恢复三年前的阵势,待大军练成,兵锋所指,当与建奴决战。

  崇祯这一刻神态从容,仿若年轻了几岁。

  “既然都无异议,那就按旨办事吧!安国候上前来!”

  自从昨日把详细战报递了上去,刘鸿渐早知道崇祯今日会有封赏一举,他对这些并不甚在意,什么伯爵、侯爵,皆只是个名头而已,所谓威望、富贵皆是虚妄。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银子呗,至于那什么免死铁券,刘鸿渐记得似乎从没有哪一块生效过。

  既然升了侯爵,那岂不是以后得自称本候了,本候,本猴?似乎不怎么好听呢!

  “微臣在!”刘鸿渐正暗自心中腹议,听闻皇上召见,忙出班回话。

  “爱卿出征前,朕曾许诺若卿平定边患,朕当亲自为卿行冠礼,如今再过几日爱卿便过了年纪,是以,就在这朝堂之上吧!

  让诸位爱卿一同做个见证,来来来,上前来!”崇祯从身边侍候的小黄门手中接过一顶玉冠,面露微笑向刘鸿渐摆摆手。

  群臣中有年轻些的皆是一脸艳羡,皇上亲自行冠礼,此是把这位年轻的侯爷当做自己的子侄辈来看待了,如果以后不出昏招,当是真正的与国同休了。

  刘鸿渐倒没想那么多,见崇祯手中拿着个冠冕,便起身迎了过去,上得御台接而跪下。

  “朕以天子之名,为爱卿安国候刘鸿渐行冠礼,表字佑明,敕戒词曰:

  孝于君亲,友于兄弟。亲贤爱民,率由礼义。毋溢毋骄,永保富贵!”

  原本的冠礼规矩繁琐,过程冗余,在这朝堂之上,崇祯干脆简而化之,表完字后便是念了戒词,之后便把玉冠箍在了刘鸿渐的发髻之上。

  “谢皇上!这么说臣以后又有个名字了?佑明,刘佑明,听起来还不错!”

  刘鸿渐起身拜谢,为首的几个爷爷辈的阁老,也是拱手与刘鸿渐祝贺。

  “内阁随朕与东暖阁议事,退朝!”崇祯道。

  刘鸿渐听到皇上喊退朝,不由得想回家与家人报喜,想来千户所的诸位兄弟还不知道此事,可还没走两步,就被崇祯喊住。

  “安国候,哪里去?朕还有要事问你!”崇祯好整以暇的道。

  得,刘鸿渐终于想起,他还有个武英殿大学士的名头,苦也!

  PS:这一章废了不少时间,若有疏漏,万望海涵。另外,求推荐票。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