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情真乃合_春游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笔,一边想一边记,整整写了几张纸。

  用了半天时间,观音婢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都一一列出,再逐一进行分析。

  观音婢认真想过,要是不让长孙无宪再喝酒,不再做出格的事,总的来说只有两办法。

  一是来硬的。

  二是来软的。

  硬的呢?有三种实施的方法。

  先是吓唬,就是气势汹汹地过去,告诉他不能再喝酒,不能再惹事。

  吓唬不住,就带人过将他暴打一顿,或者是绑了,送到家祠,跪在祖宗面前面壁思过。

  最后还不悔改,只有送官,告他不孝。

  凭长孙无宪的脾气,一般人过去,是吓唬不住的,除非是伯父、父亲和三叔。

  但伯父和父亲不在了,母亲又不想因为此事麻烦三叔。

  所以,走吓唬这条路,走不通。

  而后两条,动静太大,不说伤害家人彼此的感情,这事要闹起来,估计要传遍半个京城。

  看起来,来硬的不行。

  这是下下之策,只有闹到无法收拾了,才会走到这一步。

  自古以来,讲究的是先礼后兵。

  实在不行,才能走下下之策。

  不能来硬的,那就只有来软的。

  软的方法怎么实施呢?

  观音婢想,“我一个人过去,先说守门的奴婢让不让进门?”

  她自问自答,“不让进门的可能性不大。哪个奴婢有那么大胆子拦住我呢?”

  她接着又问自己,“那进门之后呢?总不能一进去,就说三兄让朱刚买酒的事吧?”

  得先聊一会儿其它,再把话题引到这上面。

  观音婢将可能要聊的话题列了列。

  不外乎是屋里的布置摆设、日常的生活起居、孩子的可爱等。

  她大概想好了到时候该如何说。

  观音婢继续往下推理。

  两边搭上了话,下面才能进行劝说。

  要通过陈述利害,让他认识到错误和后果,从而愿意改正错误,约束自己。

  这样,以后长孙无宪才不会任着自己性子来。

  最后,观音婢又考虑到如何劝说的问题。

  鬼谷先生说,在游说或说服别人时,“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

  就是说,在劝说的时候,你说的话对方要愿意听,要言语相合。

  言语不合的话,你劝说的话,对方一句也听不进去,就起不到劝说的效果。

  常言说,一语不合,拔刀相向。

  就是因为彼此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言语不合造成的。

  要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替他着想,是为了他好。

  只有如此,才会起到劝说的效果。

  《战国策》里《触龙说赵太后》就是很好的例子。

  观音婢按照《鬼谷子》上所说。

  对长孙无宪喜欢听什么话,关心哪些事情,他想怎么样等等,都一一作了准备。

  谋划完毕,她将整个计划,从头到尾反复进行修改。

  直到再没有发现漏洞,观音婢才算满意。

  把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