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远行避祸_春游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禁未除,长安的凌晨万籁俱寂,连一声狗吠也没有。

  寅时刚到,早朝的官员们便都已经起床,服侍的僮仆、奴婢们起得还要更早,为主人上朝做好各项准备。

  长孙晟盥洗完毕,简单用了早膳,换上朝服,头戴三梁冠,上挽绿紫黄赤四色绶带,外罩绛纱单衣,内穿白色裘袍,曲领方心。腰系红色革带,左佩玉具剑,右佩山玄玉和金缕鞶囊,脚穿木底乌履。

  寅时三刻,夜禁已除,坊门已开,长孙晟走出大门,犊车已经套好,随从侍候长孙晟登车,然后护卫犊车向永兴里北门缓缓而去。

  按照隋朝礼制,百官出行皆乘犊车。上至王公,下至五品以上官员,由公家配备,车厢通体设有帷幔。

  三品以上,青色帷幔,红色里子;四品、五品,深蓝色帷幔,绿色里子。

  六品以下官员,公家不配备犊车,官员可以自己置备乘坐,但不允许外设帷幔。

  永兴里离皇宫很近,西边和宫城只有一路之隔。

  出永兴里北门向西,沿东西大街穿过宫城东门-延喜门,再到大兴宫南大门-承天门,只有二里路程。

  到了承天门,众官员下了犊车,经守门侍卫验过鱼符之后方可进宫。

  鱼符制度始于隋文帝之时,鱼符就像古代的兵符。

  开皇九年,隋文帝颁木鱼符与京师五品以上官员,后来改用铜质,只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拥有。

  官员持有鱼符的半片,尾部刻有官员的姓名、职务,中间有“合同”两字的暗槽用于契合,与守门侍卫持有的半片合在一起能够吻合说明无假,即可放行。

  卯时皇上升殿问政,长孙晟表奏招慰突厥部落之策。散朝后,即到东宫拜见太子杨广。

  长孙晟本不想在这个故太子刚废,新太子刚立的敏感时间去拜见太子杨广。和杨广走得太近,可能给自己和家族惹祸上身,但刚从塞北返京如果不去拜见他,于公于私情理上都说不过去。

  于公,立太子时自己没有在京,未能即时道贺,现在该说的场面话还是要补上;于私,作为平定突厥的老部下,当面叙别后之情,汇报一下半年来塞北突厥部落的招附情况。

  杨广见到长孙晟心情很好,他早有拉笼之意,别后重逢,又志得意满,所以谈兴甚浓,直到近午方容长孙晟告别。

  中午,长孙晟没有回家,在骠骑将军官署小憩。

  下午,隋文帝召皇太子杨广、越国公杨素和长孙晟,于大兴宫两仪殿觐见,商议招慰突厥部落之事。

  申时过后,长孙晟方才回到府中。

  见长孙晟回来,高秋娘忙让书香侍候郎主更衣。换上便装,长孙晟感到一身的轻松。

  刚坐到罗汉床上,长孙晟便高兴地对高秋娘道:“当今至尊开恩,特准于明年三月再赴塞北,终于可以在家好好地过一个团圆年了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