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一四章 情难独钟_春游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说话,似乎已默认观音婢的安排。

  这一晚,李世民没再打扰观音婢,搬到观音婢早就让人收拾好的书房去住。

  李世民出征高墌这段时间,观音婢每日去见万贵妃,两人在一起探究宫中管理的典章制度,如今已对宫里的规矩多少有了些了解。

  按照隋制,皇后之下,后宫设置贵、淑、德、贤四妃,协助皇后对后宫进行管理。

  如今皇后之位空缺,淑、德、贤三妃未置,整个后宫便由万贵妃一人主持。万贵妃对于管理宫中事务来说,也是新手,便和观音婢一起从掌握宫中典章制度学起。

  两个人要从头学习论妇礼于内,教宫中嫔妃尊九御四德,直到此时观音婢才真正领会到宫规之严、要求之细。

  观音婢第一次了解到,律法对亲王纳多少妻妾还有要求,按照隋制:亲王妻为妃,正一品;可置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人十人,视从六品。

  唐初沿用隋制,意思是说李世民作为亲王,可以纳孺人二人,媵人十人,而且她们还是名正言顺的朝廷命妇。

  朝廷律法还规定:如果亲王娶了这些孺人、媵人,朝廷就按照命妇的品级,划拨相应数量的公田;如果亲王不娶这些孺人、媵人,朝廷就不会划拨相应数量的公田。

  没有公田就没有封户,没有封户就没有可供收缴的地租。

  朝廷还鼓励各级官员置媵:

  授实职官员,二品置媵八人,视正七品;国公及三品置媵六人,视从七品;四品置媵四人,视正八品;五品置媵三人,视从八品。

  散官三品以上,皆置媵。

  自从了解到朝廷关于官员置媵的规定之后,观音婢就开始纠结李世民纳妾之事。

  她太爱李世民,她也想让李世民终生只爱她一人,但是观音婢翻来覆去地问自己,这可能吗?

  她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也曾纳妾,而且四十多岁时,娶了比他小三十岁的观音婢的母亲高秋娘。

  她又想到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李渊以前作为国公,在窦氏夫人在时,虽然只纳了万氏一个侍妾,可如今宫中嫔妃也不知有多少人。

  思来想去,观音婢对独占李世民已不再抱有幻想,既然无力改变,还不如送李世民一个顺水人情。

  观音婢心里苦,但有苦却说不出,她改变不了这世道,只能选择去默默承受。

  第二日上午,观音婢到千秋殿去见万贵妃,问起前一段时间,她求万贵妃所办之事。万贵妃告诉观音婢,已经和李渊说过,而且李渊也已经同意。

  观音婢从千秋殿回来,怀着矛盾的心理,虽然她想办的事即将办成,但心中却无丝毫的欣喜,而是心情低落,无味杂陈。

  每当她心中想到,有一天自己心爱的世民阿兄,会拥抱着别的女子抵死缠绵,心中的五味瓶便洒了一地。

  对于这种事情的发生,观音婢心中有万般的不愿,但是世上人都是这样,即使她心中不愿,也是无能为力。

  覃兰见观音婢心事重重地慢慢往回走,她向侍琴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观音婢满怀着心事。

  两人紧紧跟在观音婢的身侧,唯恐走路她一不留神,被路上的东西绊着。

  回到承庆殿,观音婢坐在东间临窗榻上,静静地发呆,她心中在思索,该如何安置那即将到来的女子。

  观音婢曾经想过,是不是在殿中西首收拾两个房间,这样李世民来来去去也比较方便。最后想一想,还是将她们打发远一些,这样也就眼不见心不烦。

  主意拿定之后,观音婢吩咐覃兰,“你去安排宫人,在后面收拾两个小院,今后大王要经常去住,院里要收拾干净,房中什物要配备齐全。收拾好之后,你去看一看。”

  覃兰听观音婢吩咐,她是心思通透之人,已大致知道这小院的用处,应诺之后,便安排人去准备。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