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五零章 饮食男女_春游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世民要和观音婢商议将来的布局。

  观音婢看着李世民苦笑,“我整日幽闭在这官署之中,已不知今夕是何年,如何与你商议将来之事?”

  “做作任何决策,都需权衡各方面情况,如今我孤陋寡闻,与你设谋就如同闭门造车。”

  李世民忙笑道,“阿婢别急,我现在就将天下大势说给你听。”

  李世民首先向观音婢详细说了,当下的天下大势。

  然后,他向观音婢谈了自己的想法,如今天下虽乱,流寇遍地,但真正能够撼动大隋江山的还没有一个。朝廷年初派出十二路讨捕使,各地叛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如果李渊现在举兵起事,杨广定将之视作心腹大患,必集全国之力进行讨伐,这样反而减轻了各地叛军的压力,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从而借机坐大。

  而父亲李渊的力量,在朝廷的合力打击下,则面临灭顶之灾,可能大业未成,却全族被灭。

  李世民认为,如今最好的对策,应该是积蓄力量,待机而行。父亲李渊掌握着太原、西河、雁门、马邑、河东等山西五郡的军政大权,只要不宣布起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放手扩充势力,号令五郡的军政官员。

  当前最紧要的,是稳固好山西五郡做为根基,严防其它势力对山西的袭扰,拒敌于山西之外。

  这样待机而行,就不会有来自朝廷围剿的压力,军政皆听号令,民心安定。

  从扩充实力的角度来说,虽未起兵,却有比起兵更好的效果,也不会像其它叛军一样,在没有根基的情况下,如流寇一般朝不保夕。

  观音婢非常同意,李世民的想法和分析,她所担心的,是李渊对时机的把握问题。

  起事的时机很重要。

  时间早了,会受到官府的围剿。

  时间晚了,其它势力可能已经坐大,必将成为将来夺取天下的劲敌。

  李渊胸有大志,但处事却多思寡断。

  最佳时机可能稍纵即逝,如果任父亲李渊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就有可能错失良机。

  用人方面,是李世民和观音婢共同担忧之事。

  父亲李渊手下的部属,大多与李渊都是公对公的关系,并非是同心、同欲、同命的心腹,一旦有害、有利、或有其它诱惑,就可能离心,再多的军队也会分崩离析。

  李渊作为山西五郡的军政首脑,他怎肯屈尊去私下结交那些下属?与下属没有私谊,他们怎肯干心为李渊卖命?

  李世民和观音婢斟酌再三后商定,要在不让李渊知道的情况下,私下笼络人才,结交重要官员和当地豪强。

  待到与这些人私谊深厚,时机成熟之时,李世民便可以名利地位相诱惑,驱使这些自己笼络的人,劝导父亲李渊起事。到时候弓在弦上,不得不发,李渊也只得同意李世民的决定。

  李世民和观音婢,将举兵起事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