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0章 大炮下的条约_工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持久的。

  对于明面上的派系,秦铠可谓是羽翼日益丰满,南洋体系在朝堂上隐隐有追赶北洋的势头,但这并不是秦铠要走的道路,这个封建王朝已经彻底腐朽了。但是要发动一场“太平天国”式的内战,这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20年前刚刚结束的洪杨之乱,使得四分之一的国人葬生内战,这是何等惨痛的代价。一个泱泱大国,四万万人口竟然在内战中损失达一亿人口的巨大数字,可以说,即便后世的世界大战,也未有这等惨烈的死亡。

  经历过后世革命经验的他,自然明白。保守的思想才是阻碍社会进步最大的障碍,所以,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在这片土地上,编织一个孵化新思想的温床,当然,他所倡导的国家主义,将为新思想的发展指引方向。

  新青年社的组织,从一开始就渗透着秦铠体系的影子,南洋体系的军队、新学、工厂是组织骨干主要的来源,一本去除敏感字眼的国家主义小册子、一句为复兴中华的口号,构成了这个目前结构还异常简单组织的核心,外围则辐射两广、福建等地,而这一切所指,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因为他们充分感受到两广这个新体制的优越性。

  而组织的核心成员,依照秦铠的命令,组成了一个“新青年社委员会”,向下负责新青年社的发展和活动,向上通过情报司的秘密途径向秦铠负责,设计复杂的体系无疑是出于秦铠的另外一个考虑,现在军备和工业是两广不容影响的重中之重,即便是为了日后的政党做准备的新青年社,也不能阻碍这两件大事,这是整个南洋体系立足的根本。

  而就在当天,负责和淮军系统谈判的唐廷枢在与老搭档外加老对头盛宣怀商议后,很快就达成一致,李中堂拿出江南局炼铁厂的产业、秦铠出资50万两白银,成立双方合营的铁厂,生产方面由南洋重工派人负责,资金由双方各派一名掌柜同时负责。

  整个铁厂中,在唐廷枢的坚持下,由南洋体系占总股本%,淮军系统占%,这样的结果双方都很满意,盛宣怀扔掉一个没效益的工厂,获得可观的收益,秦铠则在暗地偷笑,大批熟练工人不费吹灰之力就纳入掌控。

  盛宣怀对于这完全脱手的经营模式十分热衷,有自家掌柜一通控制资金,根本不担心利益受到损害,而自己根本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就能获得一半的收益,所以甚至提议再由双方再按这个模式投产一座铁厂,不过被唐廷枢婉拒。

  技术工人无疑是最大的瓶颈,南洋重工正在大幅度扩张,虽然有南洋技术学校、技术学院培训后备力量,但是成为真正优秀的技术工人,依旧需要漫长的学习和实践,所以双方约定,在这家命名为“上海钢铁厂”的合营铁厂收回投资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