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四章 装甲列车_清末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月下旬,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到北海城的铁路率先通车,它途径满洲里、赤塔等地,全长500公里,目前还是单线,只有在几个重要站点配有多线,用来停驻蒸汽机车。设计为双线铁路,不过为了赶工期暂时先修筑单线。

  北原的另一条分线是从赤塔向伯力方向,最后抵达海参崴,不过现在刚刚完成线路勘探,估计要等中俄决战之后才能开通。

  铁路开通后大批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北海城,尤其是运送困难的大口径火炮。

  十一月十日,第一列列车从赤塔抵达伊尔库茨克,带来的一个旅的士兵,还有十五门105mm榴弹炮,随列车而来的还有三列装甲列车。装甲列车是一种在铁路沿线对部队进行支援的或者独立作战的装甲作战列车,它最早出现在美国内战期间,中间是机车,两边各有一个铁甲包裹的车厢,上面放置两门火炮,车厢内有射击孔,用来保护运输火车,不过有些简陋。刘峰参考前世的苏联的mpv-2装甲列车,设计了中华“陆巡舰”装甲列车,意为陆地巡洋舰。它长30米,最高的地方有四米,呈“凸”字形状,顶部是一门可以360度旋转的105mm榴弹炮,它带有舰炮一样的炮塔,两边各有两门75mm速射炮,可以260度选旋转,内部还有加特林机枪和手摇机关炮各两门,全身披挂100mm舰用装甲板,而且形状是刘峰参考亲自设计的,有棱有角,再喷上虎纹迷彩,霸气绝伦。它可以通过北海城外的环形铁路抵达防线的每一个地方。北海城防线离中心城市比较远,是依托山脉、河流建立一条长达50公里的环形防线,装甲列车可以加挂车厢沿着铁路向战场吃紧处运送兵力、补给,返回时可以搭载伤员。还可以加挂轨道炮,对前线进行火力支援。除此之外从赤塔向北海城行驶的列车也是重装机车,外包50mm厚的装甲板,在机车头部有一门加装防弹板的75mm炮,而且还加挂三节装甲车厢,里面装有一个连的士兵,车厢两侧开有射击孔,车厢顶部有炮击炮、机枪,为了防备从北原流窜过来的沙俄士兵。北原太大了,不可能建立一条完整的防线,机车很可能成为小股俄军的目标。还有铁路,为了保护铁路每隔五十公里就有一个兵站,日常的任务就是对铁路巡逻,每个兵站都有一台电报机,可以通过沿铁路铺设的电报线与周围联系。

  为了加快运输,铁路采用单线多列运输方式,就是一条铁路上相隔一定时间投放数列火车,抵达赤塔后一列列停驻,将车皮留下,然后由北海城过来的火车运走,在送来空车皮,就这样往复,效率还算不错。

  另一面,因为冬天马上要来,沙俄发疯一般的运输物资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