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大王”续写故事传奇_范蠡:治国良臣,商人始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信芳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几亿国人的心,也牵动着上海人的心。被国家文化部命名“全国故事之乡”的上海浦东川沙镇同被震动。为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报名参加医疗队支援武汉。天使逆行的英雄壮举,深深激励着老夏。夜深人静,他辗转不能入眠。一个歌颂白衣天使请缨去武汉的故事在他脑海里活了起来。他干脆起身,扭亮台灯,拿出笔记本,写了起来。他笔下的人物金慧英,上有老下有小,且她的女儿还未满周岁。医院领导就她实际情况,迟迟没有批准她上武汉的请求。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救人成为第一等重要的事,金慧英铁了心三次请缨上武汉。关键时刻,金慧英丈夫挺身而出,包揽后方一切事务,送自己媳妇上前线。夏友梅足足花了三个晚上,从构思到人物设计,到情节安排,新故事《倔姑娘三请缨》终于脱稿。

  镇上故事员储凤珍闻讯,马上要走了故事稿,连夜讲演排练并录了音。第二天,又请人制作成视频。

  夏友梅发挥专长,尽绵薄之力的精神同样鼓舞了川沙其他故事员,顾正权等作者纷纷行动起来。《病床前的团圆饭》《雪中送炭》《夜寻失踪者》等一个个故事文本送到老夏的手中。夏友梅不顾休息,一一修改。两天后,反映抗疫的七篇故事通过镇上微信平台,以文本、音频和视频形式向村民和小区居民传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夏友梅正是借助故事这个平台与百姓群众连在了一起。

  醉心于民间故事

  上海是新故事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故事作为百姓喜爱的文学和文艺样式,新中国诞生以来获得了飞跃发展,这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广大故事工作者努力的结果。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川沙民间故事传承人夏友梅就是其中一位。五十多年来,他在这块乐土上辛勤耕耘,已搜集整理和发表故事作品三百余万字。特别是退休后,更为培养故事接班人尽心竭力,数以千计的故事员脱颖而出。

  夏友梅,出生于浦东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喜欢听母亲讲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母亲讲得有声有色,小友梅听得津津有味,常常睡梦中笑出了声。怀着对民间文学的痴情,当他在农村务农的时候,就不忘搜集整理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谚语和歇后语。6000多则(条)的手抄记录稿正是他青年时代的酷爱。

  上天眷顾这位醉心于民间文学的青年,1979年,当夏友梅调入川沙县文化馆工作时,让他担任的是故事专职干部。真是如鱼得水,他将写故事、讲故事、抓故事,三位集一体,在川沙这片热土上,开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