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第 28 章_寒门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细的长条,刨去白竹瓤,只留下了外边最韧的竹皮。

  这是要给小胖子编书箱呢。

  大明可没有“书包”的说法,大多是把书籍放入类似背篓的书箱里,背在身后。

  跟普通的背篓不同,书箱须得用竹子来编,竹子越高越好,一则是取其君子之气,二则是取其节节高升的寓意。

  六岁的樊凡还是个圆滚滚的小矮个,樊父便编了个小号的书箱,那两根搭在肩上的竹藤,樊父编得又宽又平,怕勒到自家傻儿子的肩膀。

  小胖子在一旁瞧着樊父编书箱,不停地“指手画脚”。

  “爹爹,给书箱编个盖子吧,脏东西就掉不进去了。”

  樊父编了个盖子,套在了竹篓口上,翻盖自如。

  “爹爹,侧边要编个袋子,一边放水盅,一边放砚台。”

  樊父顺了他意。

  “爹爹,里面编个夹层罢,书和毛笔就可以分开放啦。”

  万能的樊父信手拈来,顺利完成。

  小胖子捧着爹爹给他编得书箱,既轻盈又细致,经过他的“指导改造”,颇有几分后世双肩背包的意思,甚是喜欢。

  娘亲那边也不得闲,好不容易赶制了一批唇红膏,又急急忙忙地托人帮忙从县里买些糯米、红枣、红豆等,刚回屋,又挎着菜篮子出去了。

  这是要去地里采粽叶哩,“粽”有“中”之意,拜师求学的第一天,粽子是万不可少的。

  包粽子的时候也有讲究,最简单的一种便是甜粽里放颗红枣,称枣粽,寓意为“早中”。

  其次是“笔粽”,捆成细细的长条,同粗毛笔一般,寓意是“必中”。

  最难的便是“印粽”,要把粽子包得方方正正的,跟官印一般。煮的时候,印粽要用竹片子方方正正地夹着,才能不变形。

  樊凡瞧着锅里奇形怪状却各有寓意的粽子,颇感慨,在大明,科考怕是已经成了平凡百姓的一种追求,莫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礼节习俗呢?

  但樊凡也未道什么,入乡随俗嘛,即便看着很荒谬,但只要爹娘乐意去做,做了心里就会舒坦,那他这当儿子的就应该欣喜地受着。

  很多东西何必追根问底,父母高兴就好了。

  ……

  族学开堂的前一日,樊明义从村头王家抓了鸡鸭鹅各一只,花了将将两百钱,这是要宰了用来敬拜祖祠的。

  刚放下鸡鸭的樊明义匆忙找来媳妇,道:“村头养鸡养鸭的王家,他们花了些银子把儿子送到县学去了。”言语中有几分羡慕。

  张氏猜了个大概,却不点明,道:“你且喘口气,把话说整了。”

  “儿子拜师求学是大事,如今家中不似以往那般拮据,不如干脆多花些银子,把凡儿送到县里去读书?”樊父建议道。

  过惯苦日子的樊父,下意识里觉得县学定比族学好,当爹的自然想儿子最好的。

  “不可,你听我细细与你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