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也?”

  “乃是夷州府虽然都是蛮荒之地,多野人虫蛇,百姓死伤不少,但是有大片土地可以开垦,百姓能养活子女,自然就不会溺婴了。”

  “此乃仓秉足而知礼仪。”

  “圣学虽好,但不可行于今日,欲求大同之事,非要从安民养民而来。使民各司其职,足衣足食足信,则大同之世可以求得。”

  薛瑄说道:“此韩申之术也。”

  薛瑄心中道统之争,胜过一切。

  人之所以不可以放弃,就是为这一件事情付出的太多了。

  薛瑄在学术上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是《读书录》,前文不是说过,《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这一套书,修得并不是太好的。

  甚至有人说不可读。

  而薛瑄却研究这一套书十几年,并写出一套《读书录》,指点这一套书该怎么多,并提出了很多实践修身的办法。

  他将一辈子都投入在这上面来了。

  他怎么能放弃。

  他其实很清楚朱祁镇的心思。

  有时候,看似只是破了一张窗户纸,但是实际上却是破除了人心上的千里长堤。就好像是朱祁镇开海关一般。

  刚刚开始就是一个口子,但是后来却慢慢形成了而今的制度。

  今日他虽然保住理学官学的位置,但是如果不能将他的意见给压制下去,让其他学说有了补充的地方。

  那就等于补充的学说,就成为了大明将来的官学。

  所以,他宁可打上法家的学说。就如刚刚一般,政治与学术之间,完美的切换。

  朱祁镇忽然出口说道:“薛先生,慎言。”

  法家在后世的名声似乎很好,但是在儒家文化圈之中,早就打入另册了。如果评价一个人是法家,从来不是说好听的,而是暗示这个人是一个酷吏。不仁,等等。

  而开发夷州道的命令是谁下的。

  是朱祁镇下的。

  薛瑄就是在说皇帝。

  皇帝必须是永远正确的,基本错了,也是臣子的错误。

  薛瑄立即请罪道:“老臣失言。”

  随即朱祁镇又对丘濬说道:“你继续说。”

  丘濬说道:“人君至于至尊之位,百姓莫不拥戴,欲长保大位而不失,必须保其生聚,使民安于生聚而不害法,则太平可致。”

  “生聚之道,无非树艺,使民有一计之长,而长保生计而不堕,则百姓安矣。”

  朱祁镇心中暗道说道:“好。”

  这一点是丘濬所有思想之中,朱祁镇最欣赏的一点。

  在之前的,儒家思想之中,有鲜明的农业生产性质。

  但是在这里丘濬看似说的一样,但是他淡化了这一点,他并没有说让百姓长久保有自己的土地,而是保有生计。

  因为很简单,大明这个社会体系之下,任何关于土地的彻底革命都是不可能的。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如果不关系农业,不重视农业是不可能长久的。

  而且以往的历史也证明了。

  如果中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