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局面已经到了这种情况吗?刘中敷怎么不上报?”

  王直说道:“刘尚书其实已经说了,他数次上奏陛下,请停止以工代赈之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是从去年秋天到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下雨了,而今但凡有一场雨。今年夏税还多多少少能收上来一点。”

  “有些话下面的人不敢说。”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说道:“朕知道了。”

  让人活命与让人高强度劳动消耗的粮食是不一样的。户部尚书刘中敷显然是出于节省粮食的需要,这才强烈反对朱祁镇的以工代赈的方案。

  这一点,朱祁镇是知道的。

  但是朱祁镇不知道是,这背后有这么大的危机。

  朱祁镇一瞬间有换掉刘中敷的心思,作为户部尚书不能提前向他预警,这就是失职。

  只是朱祁镇瞬间按捺住了。

  不管怎么说刘中敷都是仁宗皇帝老人,是太皇太后的班底,也不能轻易动,而且现在也不是动他的时候。

  而且王直所言,也不过是一个最悲观的看法而已。

  万一,这旱情结束了。

  下了一场大雨,就不用这么难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可有解决办法?”

  王直说道:“其实我大明并非没有粮食,虽然大明粮食紧张,但是还是有的,只是粮食运到北方耗损太大。而在北方多凑集一石粮食,就是省南方三石粮食。”

  “臣以为当务之急。”

  “却是想办法让百姓向朝廷捐粮。”

  朱祁镇说道:“让百姓向朝廷捐粮?这怎么可能?”

  朱祁镇太清楚百姓的习性了,不,应该是人的习性。不关自己的情况下,自然要唱高调,但是在真让他们出血的情况之下,他们又怎么肯做?

  王直说道:“此乃正统二年应急之策,名为冠带荣身之策。”

  朱祁镇一听这四个字,忽然觉得很熟悉,不过片刻就想明白了。这一件事情是有的。

  所谓冠带容身,其实就类似于卖官。

  当然了,明朝没有清朝那么无耻,明代卖的官只是一个荣誉而已。是没有实权的,唯一有实权的,大抵是免除杂役。

  不得不说,大明定鼎天下七十年,即便其中有靖难之战,但是靖难之战破坏的,也就是北直隶,山东,到南京这一线而已。

  对于大部分地方的百姓来说,七十年太平,已经很富庶了。

  虽然国家的财力,而今有些困难,但是民间却是有粮食的。

  “南方向朝廷缴纳一千石。北方向朝廷缴纳五百石,即可获得官府赠于义民称号。”

  朱祁镇微微皱眉,说道:“这一件事情,先放一放吧。先紧急从南方向北方转运粮食,看旱情发展如何?如果能下雨再好不过,如果不能下雨,再提此事不迟。”

  朱祁镇话虽然如此说,但是他心中却十分不情愿开这个口子。

  倒不是朱祁镇不舍得一个小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