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0章 封天禅地(上)_北朝求生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5章封天禅地(上)

  当年汉武帝刘彻,带着十八万大军(包含辅兵,也就是民夫),浩浩荡荡的从关中出发到泰山,因为季节不对,山上没有草木,所以他又带着人去东边的海边转了几个月才回来。

  当时那可是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除了装逼需要以外,基本上没有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嗯,话倒也不能这么说。富有天下的帝王手漏一点东西出来,就足够造福一方了。

  当汉武帝返回关中,途经港阳(河南省濮阳南)时,汉武帝对此地黄河泛滥地区进行了视察。

  为什么呢?

  因为早在那时很多年前,黄河大堤就在濮阳的瓠子(现在的北齐南部重镇)一带决了口。洪水往东南泛滥,淹没了大片的土地和村庄。

  汉武帝每年都要征发很多民工去堵塞瓠子口,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决口一直没有堵好,只要每年汛期一到,黄河几乎都要在这里决口。从南阳到山东西南部的巨野,十几个郡都变成了一片汪洋。

  为此,他杀了不少办事不利的官员。然而现在自己来了,如果还修不好,那不是丢了面子么?

  封禅完心情大好的汉武帝,带着十八万军民修河堤,终于把河堤修好了。为了纪念这一工程的成功,汉武帝下令,就在新筑起的大堤上盖了一个宫室,起名叫“宣室宫”。

  这一举动还有个意外的好处,就是被当时跟随汉武帝一起出行的司马迁看到了!于是司马迁特意收集了不少古往今来治河修渠的资料,专门在《史记》中写了一篇《河渠书》为后世的统治阶层提了个醒。

  至于后人能有多少觉悟,这不是太史公能决定的,一代人只能办一代人的事情。

  此次高洋泰山封禅,除了利用北齐现有的物流设施外,也是提前弄了块巨石,立在当年汉武帝封天的场地。而禅地所需的祭坛,玉碟等物品,也都准备妥当。

  老实说,还真花了不少钱,当然,跟汉武帝不能比。

  ……

  泰山封禅故道上,两边都站满了当地的大小官员,一个个都穿着崭新的官袍,站得笔挺,目不斜视。

  前面不远就是岱庙了,封天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

  只不过,此刻走在高洋后面的高伯逸,丝毫没有那种神圣感,反而觉得有些滑稽可笑。

  说起忽悠啊,那可是大有讲究。可以忽悠别人,但却不能把自己也忽悠信了。

  听说汉武帝在泰山封禅的时候,听到山间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山呼万岁”,也是万岁用在皇帝身上的由来。

  至于是真是假,呵呵二字就能概括了。

  你何时见过有“万岁”的皇帝?别说万岁了,就是百岁的,也是一个也没有。清乾隆皇帝活了89岁,已经是骇人听闻。

  至于那个活了103岁的赵佗,年代久远,谁知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