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琳,一个读作大将军写作社会人的江湖大佬(下)_北朝求生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他走了条什么路呢?

  枕头风路。

  他有个漂亮姐姐被萧绎纳为妾氏。

  这既是王琳的幸运,又是他的极大不幸。

  幸运的是他终于找到个攀登的阶梯,可以青云直上,不幸的是,他必须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再也没有改换门庭的可能。

  所以说王琳的“忠”与其说是他的坚持,还不如说是背叛毁掉人设所承受的代价让他无法接受。

  这点从王琳手下陆纳反叛的事情上可以看得很明白,王琳绝非愚忠,危难时刻知道留后手,该退该妥协的时候,也舍得放下身段。

  这种人的“忠心”,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中年人无奈的妥协罢了,不说还好,说了就是一把泪。

  王琳的风格就是个人魅力,他就是一个平日里讲究忠义,身体力行的人。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王琳这一套,只有底层人民才吃,那些谋士是不吃的。所以王琳身边一直没有出色的幕僚,他也与南朝那些所谓诗书传家的世家没什么交往。

  这是他的命,简单说就是,成在底层,败在兄弟。

  王琳肯跟士兵和部下们深交,所以那些人愿意为他卖死命。

  所以他能战必克攻必取,全靠下面的兄弟们撑着。

  但在关键时刻,需要军纪约束的时刻,他手下那些兄弟们一旦蠢蠢欲动起来,就会脱离自己的掌控。

  比如洗劫建康,比如临战瞎放火烧自己船等等。

  王琳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王琳的失败看似天意,实则命中注定如此。

  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社会人就走社会路。王琳表面上是个将军其实不过是个义气深重的社团大佬罢了。

  他能玩得风生水起,但永远无法成就霸业。

  那么有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萧绎死的时候,王琳既然打出替萧绎报仇的口号,最后却放着最大的仇人西魏和西梁萧詧不管,去死磕南陈的陈霸先呢?

  这就要从王琳的考量和南朝的格局说起了。

  南朝的格局,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入建康者为王!

  江州那块地方,一直是朝廷控制以外的。荆襄多为藩镇,时不时听调不听宣。南朝能完全控制的,其实只有东吴这块地方。

  但是北朝的军事压力实在是太大,所以南朝内部,实际上是一个入建康者为盟主,号令半壁江山的格局。

  王琳那时候谁入主建康了呢?

  陈霸先!

  本应该入主建康的是谁?

  萧绎。

  但是萧绎死了。

  那么按道理,应该是萧绎的儿子入主建康,而不是你陈霸先。

  我王琳让萧绎的后人入主建康,梁国的旗帜就没有倒下去,国家就没有垮掉。

  这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只有做到这一点,王琳才是国家的忠臣。而帮萧詧报仇,只不过是帮姐夫报仇而已,乃是私怨。

  大义和私怨,该怎么选择,我想是个人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