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章 其实这首诗也不算什么_在神话世界当小说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没错,徐乐写的就是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中的第一首。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清平调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

  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没办法,李白就是这样的天才,灵感如尿崩,肆意挥洒,汪洋肆意,只是大笔一挥便是千古名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

  只看第一句,魏得禄等人就醉了。

  “太美了,实在是太美了。”

  “好美呀,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诗。”

  “惊呆了。”

  “徐乐真是让人吃惊呀,他写诗毫不费力,就像是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

  皇妃萱也是惊呆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把女子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女子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这是我么?”

  “我有这么美吗?”

  这首诗可是徐乐送给她的。

  皇妃萱偷偷看向徐乐,却见徐乐也看向她,两人眼神对视,皇妃萱别过脸去。

  麻姑还沉浸在诗的美感当中:“云想衣裳花想容。”

  她虽来自仙界,却也没有遇到过这么美丽的诗句。

  “如果这首诗是送给我的那该多好呀!”

  麻姑心道。

  皇妃萱本人在这首《赠妃萱》的加持之下,必定更加的光彩夺目。

  哪怕是百花仙子,嫦娥,也会嫉妒她吧?

  洛神的话,应该也会嫉妒,毕竟曹植写的《洛神赋》实际上夸的不是洛神,而是他的大嫂。

  麻姑已经能够想到天上那些女仙阅读这首诗时候的表情了。

  她不会把女仙想的高不可攀,大部分女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