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2章 精华糟粕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来看儒学统治下的国家。大家都知道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齐鲁大地,按唯物主义的说法就是物质决定意识。齐鲁大地当时的文化和儒文化是合拍的,姑且可以称之为儒家统治下的国家。

  如此来说照着儒家的观点,他们的思想能够使国家富强,然而鲁国的实际并非如此。早在鲁国的立国之初,周公就认定鲁将来必定受制于齐。因为他的儿子用他的理论治理鲁国,而姜太公则入乡随俗用当地的风俗治理齐国。

  那为什么被儒家中人奉若神明的周公,会对自己的理论如此不屑一顾呢?那是因为他明白他的理论是很教条的,一旦失去了活的东西很容易僵化的,并非是万金油,放在哪里都灵光,也会产生水土不服,而后千百年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周公这一点忧虑。

  汉族人对汉朝有一种特殊的好感,赵昺以为除了其的强盛外,也是唯一一个以民族来命名的朝代。而儒家对汉朝同样叹服,怕也是因为汉武帝把他们的圣师扶正为国师,自此成了国家主流思想的象征,汉武帝驱除匈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丰功伟业,功劳自然也归功与实施了儒家思想,从而使得汉朝更强盛。

  然而历史真的是那么简单吗?显然不是,起码不全是。赵昺没当皇帝时就明白,钱粮才是胜利的保障,没有钱、没有粮简直就是寸步难行,饭都没得吃,谁跟你复国。没有钱打造武器,木棒石头恐怕连帮原始人也打不过,还不如自杀省心。

  所以说,汉武帝之所以能铸造大汉盛事,赵昺以为多半是因为借助了文景两朝积淀下来的财富。并且他相信如果不是汉武帝后来扶正了儒家,断了别的思想,导致制约了人才的涌现,说不定汉武帝一朝还能取得更辉煌的成就,至少可以彻底将匈奴消灭在茫茫草原上。

  当然无论如何,历史不容假设,也不可能谁都能像自己一样有机会重新试试,但汉武帝缔造了大汉盛世这一观念,早就深入人心。再来看王莽政权,这可是完全照着儒家经典来治理的政权。结果怎样?搞的民生沸腾,不可收拾,最后被刘秀赶下了皇帝的宝座。

  再来看明朝。在后代人看来是个相当贫瘠的朝代,有一说法明朝十年的赋税收入也抵不上前朝宋的一年赋税收入。就这么一个贫瘠的朝代,却是儒家思想最盛的时代。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海瑞,其清正廉明体恤百姓,为后世所颂扬。但他却没有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富足,之所以被抛出来撑门面,也是因为明朝污吏成群、宦官当道,以致挑不出个完美的士人来。

  而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儒家思想占据了主体地位,挤压了其它学派的生存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创新思维,以农为本的思维也导致工业发展滞后,进而连累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