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八回 闹幺蛾子_明末:辽东雄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承应的自信,来源于实力的增强。

  而实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兵马。

  目前为止,金州卫旗下在编兵丁共计八千三百五十九人。

  尽管来源有些复杂,但经过前段时间北上的连番征战,以及丰厚饷银的激励,兵丁士气高涨,忠诚可靠。

  作为前一世的军校高材生,杨承应很清楚热血没问题,真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训练有素。

  因此,在杨承应回到金州城后的第二天,就在校场点兵。

  他身先士卒,盘膝坐在点将台上。

  军中掌握名册的孔目,按照名册一一点名。

  坐在校场里的兵丁,竖起耳朵听。

  点到谁,谁出列。

  杨承应会让公孙晟等亲卫上前检查,发现有异常的,当场要求该士兵跑五公里,绕着校场跑。

  检查合格的,就当场领取下个月的饷银,一两四钱和一斛米。

  这样做,虽然慢一些,有利于杨承应第一时间掌握士兵的情况。

  所有将领不许在场。

  只有宁完我和茅元仪在,坐在杨承应的身后。

  为了不让罗三杰求情,杨承应故意把他支开,今天一早出发,去了登莱。

  “将军真是严苛啊!”

  宁完我看了一会儿,不禁感慨了一句。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死人的。如果将领无能,会导致全军覆没;如果兵士无能,说不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于熟读历史的杨承应来说,教训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深刻。

  最典型的,自然是淝水之战。

  空前强大的前秦军队,却因为士卒的溃逃而吃败仗。苻坚和王猛辛苦半生打下来的基业,也轰然倒塌。

  “将军所言极是,正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饱读诗书的茅元仪,对此很理解。

  “有道理。将军,对于鸟铳的铸造是不是该提上议程。”

  宁完我微微一笑,很自然的转入下一个话题。

  “止生兄,以为如何?”

  杨承应看向茅元仪,这事儿还得听他的意见。

  茅元仪想了想,提出了几个眼下需要面对的问题。

  第一,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必须确保有稳定的供货渠道。

  第二,铸造鸟铳需要熟练工,搞不好会出人命。

  第三,地址的选择问题,必须提防可能的奴酋入侵。

  这几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

  “我让罗将军前往登莱,密会游士浑,就是想解决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杨承应解释道:“提供上等的生铁,对于那帮朝中勋贵来说,易如反掌。”

  “最好还是自己冶炼。”

  茅元仪摇头苦笑,“他们是什么德行,将军比我清楚。”

  上次提供给杨承应的五百杆鸟铳,是实收五百。本应收到九百杆鸟铳,其中四百杆质量有问题。

  茅元仪看了之后,严令士卒不得使用。

  最有趣的是,据说兵部上报给内阁的数字,既不是五百,也不是九百,而是一千二百。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