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6章羊毛出在羊身上_影帝的懒散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桃姐这个人物平凡一辈子,命运没有大起伏,生活甚至没有自我,只围绕“少爷”的一日三餐,临到老病不能工作时,若无主家照顾,只有住老人院了此残生。

  但《桃姐》既不见“过客”心态,也没有踏上“寻根”之旅,而是从刘德桦饰演的“少爷”角度肯定桃姐的自我价值:有她打理家庭一切,我自无忧,不觉有何难处;无她在时,方知杂事累赘,老人辛苦。

  “少爷”感恩、主仆情深亦是人间难得之真善。颂扬真善美的剧情或许显得单薄平淡,许安华却因此得以描摹“人情味”的动人细节,同时借老人院百态勘察生活与死亡的关系和应持态度。

  许安华还将《桃姐》作为一个言志载体,不仅有《入殓师》般对死亡的平静探讨,又有对社会现状的讽刺揶揄,比如借开老人院敛财,电视台中秋慰问老人院当场变脸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

  另外因为刘德桦戏中角色身份是电影监制,亦得以尽情调侃电影人的种种囧态,徐可、洪金保、于东、宁皓更是亲身上阵扮演自己,奉献捧腹桥段,有着十足的娱乐精神,这在文艺片中极为少见。

  里头有这么一段:

  桃姐:“你的那位女朋友呢?很高的那个?像个模特”

  Roger:“她就是个模特。”

  桃姐:“你怎么没跟她结婚啊?”

  Roger:“她跟了郭富城嘛。”

  据说,这是刘德桦在拍摄中即兴创作的一段,调侃了一波郭天王与熊戴琳这对明星情侣,笑果满满。

  放映结束,厅内先是寂静,然后便是满堂的掌声。

  其实,凡是文艺作品,必然会沾上作者的味道。

  电影亦是如此,导演的思想、成长环境以及内心的思维会无可避免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显露。

  也正是因为如此,东西方电影在理解上才会出现偏差,出现误解。

  而真正出色的那些电影,正好就具有一个特点:在精神内核上具备人类思想的共性。

  什么是人类思想的共性?

  爱情、亲情、友情,乃至于欲望和自毁的冲动。

  而《桃姐》就借助香江的社会结构和女佣这个角色,极为顺畅的讲述了一个关于跨越阶级壁垒的亲情故事。

  虽然地域性的特色不足,但是对人类共性的表述却十分出色,拿奖的可能性极大。

  两日后,《倭寇的踪迹》首映。

  还是那句话,老外对于所谓的“侠”文化完全不感兴趣,他们看功夫片,看的就是打斗。或者说,看的就是奇观。

  《倭寇的踪迹》虽然在打斗奇观的构建上略显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笨拙。但是在体系构建上十分完美,电影里哲学、宗教、道德、技术、仪式相当统一,就像一部优秀的科幻。比如一开始,那场江湖武斗的行礼、第一次巷战、以及后面的祭鞭、随影击人等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