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章 戏文_别拒犟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台不是女儿身,因何耳上有环痕?

  -耳环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回家后,时与被爷爷抓去写春联,说是写好了让他俩拿去送给老师同学,也能送给街坊邻居。

  时爷爷买了许多大张的洒金红纸,得裁剪成长条的春联纸,以及方形的福字纸。时与裁纸、研磨,还要上网查对联,两个书法爱好者将笔墨纸砚摆满了一饭桌,忙得不亦乐乎。

  夏酌没练过书法,除了给二位爷孙喝彩,在旁边实在帮不上什么忙,就去厨房切了盘水果,端去沙发那里陪时奶奶看电视。

  时奶奶正津津有味地在看戏曲台播的一出黄梅戏。

  见夏酌坐到旁边,她问道:“小酌啊,过两天你们不是要合奏《梁祝》吗?正好这出黄梅戏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你没看过吧?”

  夏酌摇了摇头。“没看过,我学习学习。”

  “你这孩子,别总学习学习的。”时奶奶很慈祥地劝夏酌说,“总是考年级第一,就总也摆脱不了压力。奶奶希望你和小与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就行,学习不用特别拔尖儿,以后的难题还多着呢,不用现在就给自己这么大压力,累垮身体可不好。”

  “嗯,其实我也没给自己压力,就是初中遇到好的老师点拨开窍了,早就把学习当成兴趣、习惯什么的,不算特别累。时与天生脑子好,他应该比我还轻松,您也不用担心。”

  作为学神,夏酌确实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那种人,也就下意识地认为干什么都可以算作学习,比如看戏曲台的黄梅戏。

  事实证明,学神夏酌确实认认真真地以学习的态度陪时奶奶看了这出黄梅戏,并且还从戏中获得了一个灵感,用来装点他和时与代表一班去表演的节目。

  他从戏文里摘了几句词,问时与愿不愿意加在他俩的合奏前面,这样能提前将观众带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里,以便带着故事欣赏曲目。

  时与看过夏酌的摘抄,小赞了一句“加的不错”,痛快答应了。

  夏酌没料到时与不但没嘲笑他,还这么痛快就答应了,不禁暗骂自己,难怪时与觉得他扭捏,这种为艺术献身的正经事,有什么可多虑的呢?

  ……

  三年未碰小提琴,夏酌在艺术楼的琴房里闭门练了一个周末才终于找回些手感。时与为了陪夏酌在那个“闹鬼”的艺术楼里待着,只好借了隔壁的琴房练琴。不过小学就考过音乐学院钢琴八级的时大少爷很快就把他俩的表演曲目练好了,于是开始手痒地练习别的曲子。

  夏酌终于突击练好小提琴的部分,两人在琴房里合奏了几遍,磨合到近乎完美,就回家给时爷爷和时奶奶表演去了。

  但是他们心照不宣地略去了夏酌提议添加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