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三章 浪子,旅人,酒鬼,侠客【下】_边月满西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用酒杯,就这么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喝的又快又猛,让旁观的人都不自觉的吞咽起了唾沫,自是对那一股子自上而下的辛辣都感同身受。

  干脆爽快,是她口中酒的味道。

  到现在刘睿影才清楚熊姥姥说的灯油钱到底是指什么。

  并不是寻常灯火的灯油,而是酒。

  极为烈的酒,是可以被点着的。

  但用酒来点灯,太过于浪费,相信只有好奇之人做过尝试,绝无什么人家把这当做习惯。

  既然以酒为灯油,酒又被熊姥姥一壶一壶的喝进肚去,那熊姥姥自己岂不就成为了灯盏?

  或者说她到底想以此做些什么,成为什么人?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刘睿影越发觉得熊姥姥不同寻常。

  她喝完了五壶酒后,再度站起身来,将那个竹篮挂在臂弯处,挨着桌子讨要方才装糖炒栗子的布袋。说来也奇怪,这布袋本是和糖炒栗子一同卖出去的东西,哪里又能收得回来?

  但偏偏许多人却是都将布袋还给了熊姥姥。只是这些布袋在还回去的时候,一个个都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

  “都是栗子的空壳!”

  熊姥姥看出了刘睿影的疑惑,出言解释道。

  “栗子的空壳?”

  刘睿影重复了一遍熊姥姥的话,却是用上了疑问的语气。

  他着实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些酒客们在吃完糖炒栗子后,要将空壳都重新装进袋子里,还给熊姥姥。

  “俗话说愿汤化原食。西北草原王庭的人,用晾干的牛粪来烤牛肉吃,味道好的出奇。我的糖炒栗子之所以比徐记的好吃,不是因为我用的糖好,也不是因为我的栗子生的好,而是因为我炒栗子的火是用上次栗子的空壳生出来的。”

  熊姥姥说道。

  刘睿影听后觉得这说法真是颇为新奇!

  在此之前,他只从书里读到过什么“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

  意思是说这煮豆来做豆羹,但是却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之留下豆汁来作羹。而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竟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以此来比喻血亲之间或是关系极为亲密的人,互相逼迫。

  刘睿影很小就会背这首诗。

  因为中都查缉司负责在书塾中任教的先生告诉他们说,这豆和豆萁,就是他们与查缉司之间的关系,坐在这座书塾中一道念书的众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劝慰他们决计不能互相逼迫,互相出卖,互相坑害。豆与豆萁是同等重要的,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够共同茁壮。

  这个道理刘睿影当时记得很牢固,因为这先生做的比方着实生动形象。即便他们还不懂什么叫做出卖、坑害、逼迫,但豆子与豆萁是都见过,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