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九章:畏惧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并没有多余的兵力。

  在曹操带走两万精兵北上平原津后,曹军才济南腹地的防务就已经空虚了。除了在进入泰山的各个要道上海有千余名吏士,如济南东部甚至毫无布置。

  所以面对夏侯惇的求援信,荀彧只能将现在青州的军情态势俱告前线的夏侯惇:

  “就全局而言,历城一地关系青州藩篱,所以必不容失。然郡府军力已空,实无援兵可派。当此之际,唯有坚守历城,断不能锐意取胜,邀战心切。而自古守城必守砦,贼如西进,必分路并进。元让可先行布扎要隘,面面扼截,使彼不得伺隙窜扑、互为援应。……”

  荀彧一方面强调了历城的重要性,一方面还给前线的夏侯惇提了步步设防的军事建议。

  荀彧的意思很直接,就是将关羽部抵挡在历城之外,万不能让其突破入内,因为现在济南腹地空虚,如果任关羽部纵横的话,局势将大坏。

  不过荀彧却并没有将济南的安危全部放在夏侯惇的身上,他先以幕府的命令,让正在齐国一带的卞秉、赵俨、许定撤师回济。

  卞秉是曹操的妻弟,一直随曹操征战,如今在齐国负责与北海国的战事。

  北海国在青州黄巾起事后,其实就已经郡县残破了,各家豪强士家纷纷结砦自保。

  所以当卞秉的征讨军出现在北海国附近后,国内豪强大姓纷纷来附。

  如北海营陵人王修就带附随他的家人部曲三百户投奔曹军,郡吏孙邵、是仪、诸生彭璆等皆归附卞秉。

  这个过程中,同是北海人的邴原起了巨大的作用。

  邴原本就是郡内士林的精粹,又是郑玄门下,有邴原的书信介绍和往来,使得北海国的俊杰们都知道了曹操的主张。

  虽然对其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政策有不同的看法,但其人的武力无疑能给北海各家足够的安全感。

  于是,一时间北海之智力如涓涓细流,汇于曹军。

  而面对曹军卞秉军团的南下,北海的管亥已经无力阻止,在一次具体的大会上,管亥做出了向东莱全面转移的决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东莱这里有泰山军的根据地,到了那里能和泰山军汇合,共同取暖。

  所以,当得了荀彧的掉令时,卞秉所部早已兵强马壮。

  而得知泰山军将要从历城方向突进,卞秉留赵俨留守北海,随后帅所部八千北上支援东平陵。

  但就在荀彧不断抽调各方兵力准备送往历城的时候。

  噩耗传来,历城已丢。

  当是时,泰山军左军元帅关羽在祝阿整兵,处自己本部的十四个步兵营头和两个骑军团外,又得郭曙部两千人。

  随后,关羽分兵西进,沿着河泰通道直奔历城。

  守在历城外围第一道防线的李度忙收缩兵力,防守最重要的几个壁垒。

  但当关羽部出现在李度部的正面之时,营壁的后方却冒出一支泰山军。

  那是此前就入泰山的郭默部,其部沿着人迹罕至的泰山山道直插汉军营垒后方。这样,当关羽主力出现之时,壁垒内的李度实际上已经处在前后夹击之中。

  此时的前后夹击带来的杀伤不是实际战果,而是心里层面的。

  后方通道是李度部与历城的支援通道,一旦后方被截,李度部的士气急转直下。

  尤其是李度营内还有大量青州兵和乐安豪强部曲,军心斗志本就不高。现在粮道不通,对面又是手握重兵的关羽,其在心理层面直接崩溃。

  当夜,李度营内发生营啸,不战而溃。

  不得以,李度也只能随乱军东奔,最后被郭默伏击,围杀于蛟山脚下。

  郭默是左军的悍将,他在得了李度的军牌后才得知此人是这营砦的主将,随后他脑子一转就决定换装汉军,夜袭历城。

  历城原先并无城垣,在夏侯惇开始入主历城,就开始大兴土木,先后修建城墙和外围的坞壁楼障。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