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啥也不是_平凡之路201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距的,林一最初是希望能在这一轮拿到20亿美元。

  “我们继续募资的时间窗口还有多少?”

  “按照公司现在的储备资金,在不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前提下这个月无论如何要进账,我们至多可以再挤出一到两个星期。”

  “太仓促了。”

  林一自己立刻就否决掉了这个想法,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现在已经答应的投资人都会感觉到一种捉襟见肘,难保不会变卦。

  他很快认清了现实,之后的决定反而就好做了。

  “12亿就12亿,这笔钱不算少了,如果别的公司能拿到这么大的融资应该要偷笑了,如果我们再犹犹豫豫的就显得有点矫情。”

  见林一这么说,师姐补充了一句:“按照现在平均每个月1.6亿美元的支出速度,这笔钱大概可以用七个半月。”

  林一点点头:“七个半月,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来日方长啊。”

  方针定下来之后自有刘简妮去跟投资人落实这12亿美元,不过在那之前她又问道:

  “这笔融资到账之后,我们是否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

  这个问题倒没有那么难考虑了,林一很容易决定:“可以宣传,但用不着大张旗鼓。”

  “我们上一轮融资的时候就没有怎么宣传,只是简单地放出了消息,当时媒体的反应非常热烈。”

  “当然这次估计不会有那样的效果,因为uber这样10亿美元10亿美元地融,显然大家对于数字的承受能力已经提高了很多。”

  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12亿美元毫无疑问是一笔大钱,要知道独角兽的标准也才10亿美元,而且是估值。

  只不过大家见多了之后,默认在打车行业要适用另外的标准。

  林一没时间去研究这种心理状态了,他只要知道自己在眼前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

  “如果不宣传的话我们就露怯了,对于刚刚掏了钱的投资人也会有很不好的预感。”

  “我们无非是担心都都快都这一轮的融资金额在我们之上,现在如果搞得动静太大,到时候免不了难堪。”

  “我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感,这件事情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提前给都都让道。”

  “换一个角度来看,至少我们还有七个半月的时间来跟都都周旋,而这一次也没必要跟他硬碰硬。”

  “我们完全可以去踩uber一脚。”

  “反正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光明正大地搞过一次uber和卡兰尼克,这次再拿他开刀也是很正常的吧?”

  林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久之后,万里出行向外公布完成了金额为12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了80亿美元。

  这个消息果然再次吸引了媒体的关注,林一也毫不避讳地接受了采访。

  “你怎么评价万里出行的这一轮融资,算是成功吗?”

  “当然,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给我们的科技狂人卡兰尼克先生好好地上了一课。”

  记者大概没想到他会突然扯到卡兰尼克身上去,连忙感兴趣地追问道:“这跟uber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说这一轮融资里面你们有什么故事吗?”

  林一康慨陈词:“故事就是,在几个月之前,卡兰尼克先生大言不惭地说要拿10亿美元砸开这个市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万里出行这一轮融资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清清楚楚地告诉卡兰尼克先生,至少在打车市场上。”

  “10亿美元?啥也不是!”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