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校虽然不明白要建造那么多大船干嘛,但一想到是自家弟弟所决定的事情,还是微微颔首认可了。

  于是乎、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御马监支出的银子如流水般,而天津沿海也被填土建造船厂,一座座庞大的船坞拔地而起。

  时间在消耗、一点一点的来到了九月下旬。

  此刻、秋收已经结束,而与此同时,永平府南部的试验田也全面收获。

  得知这个消息的朱由检,当即便在骁骑、锦衣卫等数百人的拱卫下,朝着永平府赶去。

  九月二十五的午后,他来到了试验田,而田地上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片,负责这块地方的王承恩,在试验田不远处的邬堡门口接待了朱由检。

  曹化淳扶着朱由检下马,而王承恩也凑上来道:

  “殿下、这些作物都已经收在各地的邬堡之中,永平府被圈出来的百万亩试验田都丰收了。”

  “各种粮食的亩产如何?”朱由检拍了拍曳撒上的灰,高兴的询问。

  王承恩见状,当即从怀中拿出了一份文册道:

  “麦122斤、蜀黍(高粱)175斤、豆126斤、谷224斤、玉麦184斤、番薯1245斤,马铃薯(土豆)458斤。”

  “玉麦和马铃薯多少?”朱由检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王承恩见状,便翻到了记载三宝的一页,指着说道:

  “玉麦上田可收二百一十斤左右,中田一百八,下田一百五。”

  “番薯上田可收一千四百余斤,中田一千二余斤,下田八百斤。”

  “马铃薯上田可收六百四,中田四百五,下田三百二”

  王承恩的指出,让朱由检一时间精神恍惚。

  他原本以为玉米会是其中主力,但现在看来、玉米完全比不上番薯和马铃薯。

  这点便是朱由检所不了解的了,在没有改进品种的年代,玉米的产量还不如谷子,和高粱差不多。

  加上没改良后的玉米是喜温的作物,注定无法承担开发东北的重任。

  “这三种作物,谁耐寒,谁抗旱?”

  朱由检铁青着脸询问,而王承恩见状,当即翻了翻文册,找到燕山所教习所记录的生长习性后便道:

  “番薯倒是比起我大明大多数作物都抗旱耐寒,土豆最不耐寒,但十分抗旱,玉米比土豆耐寒,但抗旱不如番薯和土豆。”

  说到这里、王承恩笑着道:

  “殿下您不知道、百姓们知道番薯产量的时候都高兴坏了,按照殿下您所传授的《番薯十用》,一些百姓已经开始食用烤番薯了。”

  “唉……”朱由检心中叹了一口气,心中十分无奈。

  他本来以为玉米和土豆会是主力,却不想在这个时代,玉米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番薯和土豆。

  不过也还好、有了番薯和土豆,大明对大旱的抗性增加了不少。

  “百万亩耕地,出产多少粮食?”朱由检对王承恩询问,而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