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40章 接地气 --------------------_从1935到202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喜怒哀乐。比起通州地区的相对富裕,靠近山东地界的这处村落,却要贫困得多。村里的田地大半都在当地富户豪强手中,土地土质也不好,粮食生产靠天吃饭。附近偶尔还有土匪作乱。

  土改工作队深入基层,除了例行的打土豪分田地外,要做的工作其实非常地多。

  下农村,纯粹只是走过场,镀个金,自然是很轻松的。如果真的想为农民作点事,参予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在农村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

  在当地探访农户,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立民兵组织。向村民讲解党的政策,向村民宣布爱国卫生运动,科普卫生常识,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黄克进了农村,很快就发现他要做和能做的活,实在是太多了。修理农具磨磨剪刀不过是小事,还有靠着另一个时空的母亲和大黄克相助,教导当地农民如何自制土化肥,给村民看病,除虫(蛔虫、勾虫)。找当地识字的人,推广他从21世纪带来的赤脚医生手册......已经越来越融入这个时代的小黄克,每到一地都要找另一个时空的自己帮忙,查找当地的矿藏分布,水文资料,然后绞尽脑汁帮当地村民寻找能“创造财富”,稍稍改善生活的方法。

  关于民国农村的那些情况,其实小黄克通过大黄克查阅史实,早就了解到不少。但是,很多事只有亲身经历和品尝了,才会真正感触到心里去。

  比如说,入村的第一天晚上黄克和北一辉住进当地贫农的家中后,第一次享受到了虱子的叮咬。

  坐过牢,吃过苦的北一辉还好些,从来没受过这种待遇的黄克,整个晚上都在和虱子战斗,一夜过后,被他弄死的虱子就超过了百只,黄克第一次真正地尝到了革命的苦头。

  比如,和当地农民同吃一锅糠菜,啃着谷壳子混和乱七八糟的野菜充饥时.....

  四五月本就是青黄不接的岁月,黄克这回去的地方,当地已经在闹小饥荒。村子里穷困的人家,摘树叶,挖草根,混和糠壳煮成饭――在后世,看再多的民国时期的照片,都没有比身在这些饥民中间,吃着和他们一样的“谷壳糠菜”感悟更深.....

  期间,他还大开了眼界:亲眼见过了当地某个“日子过得还可以”的农民炒菜的方式:炒菜不是放油,而是从屋梁上拿下一块吊了半个冬天的腊肉,在锅里象抹布般抹抹,这样就算是加了油,然后扔入当地挖来的野菜下锅干炒,最后端出一盘所谓的“好菜”招待他们这些土改的贵客了。(其实这一幕来自我父亲当年在德化下乡的回忆,按他的说法当时当地农民是拿着一块放了不知多少天的臭猪肉抹一下锅就开始炒菜)

  这里的农户,很多人全家都没有一套象样的衣服,就连鞋子都是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