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5章 第七十五章_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愧玉怀身常自罪,奉孝平生再不提。

  “第二句分明在讲不能奉孝之遗憾,你们解作立志之诗,未免有些牵强。”沈昱觉得自己这诗明明很好懂,抒发的是对长辈的怀念之情,哪里立志了?!

  周围立时响起几声善意笑声,笑沈昱的想法过于简单。

  汤子宁拍了拍沈昱的肩膀,叹道:“自古便有忠孝两难全之说。想要当一个清官、好官,需要时刻将百姓放在心上,故不能常常奉孝于父母膝下……”

  看看那些外放的大臣吧,他们大都是自己在外为官,父母守在老家,如果孝顺是每天在父母跟前早请安晚汇报,那他们只能不孝了。再看看那些朝中的重臣吧,很多时候就连父母去世了都不能为之守孝,所以才会有夺情一说……

  在场的多是读书人,对于忠孝两难全自然都有深刻的理解。

  汤子宁话音刚落,其他人纷纷接口。等他们说完了,汤子宁看着沈昱说:“听懂了吧,奉孝平生再不提便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确实是一首立志诗。”

  沈昱:“……”

  怎么办,忽然觉得这些人说得好有道理。

  如果我不是原作者,我就信了!

  有人不死心地想要把话题引回到那封情信上,没人关心沈昱当年是怎么立志的,我只想知道这封信到底是怎么回事!沈昱几乎是感激地看了那人一眼。

  沈昱拿起情信,指着某一行的“琪琚”一词,在“琚”字上点了点:“我之所以说这封信不是沈昱写的,还因为信里出现了这个字。为长者讳,沈昱写这个字时,通常会少写一点,或者用其他字代替。但你们看这个字,它是完整的。”

  琚,琼琚,佩玉也。

  它并非是常用字,多见于人名。《诗·卫风》中有一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但这句并没有另一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名。沈昱日常写作的时候,就算偶尔需要写到“琚”这个字,他往往都能找到其他的字作为代替。

  代替字太多。缺一笔这种避讳法,沈昱就很少用了。

  以至于世人好像并没有意识到他一直刻意避了“琚”这个字。

  “所以说,沈昱那首诗真不是立志诗,而是一首缅怀先人的诗。”沈昱解释道。琚,佩玉也。因为先人名字里有“琚”这个字,而那位先人早就不在了,沈昱不能承/欢膝下,只能用别的方式孝顺那位先人,所以决定从此以后不佩玉。

  这听上去好像有些夸张。

  但前人在为长者讳时做过更夸张的事。

  比如有人从不听音乐,也不游嵩山和泰山,只因他父亲的名字里有“岳”这个词。又比如说诗圣一生写诗千首,却从来不咏海棠,只因他母亲名为海棠。

  沈昱因先人名中有“琚”,从此不在身上佩玉,这都是很常规的做法。

  愧玉怀身常自罪,奉孝平生再不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