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0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马队,但是不多。)

  当曾国藩到达徐州之时,捻众一部分已经去了河南南阳一带(由张宗禹率领),另一部分已经去了皖北、豫东,又回到了鲁南(由任柱率领),任柱是毫州人,被太平天国封为“鲁王”。

  跟任柱在一起的,有遵王赖文光。(赖文光是太平军的“老兄弟”。)从此,任、赖二人并称。

  任、赖于击溃僧格林沁以后,曾经随同张宗禹,围攻清军于雉河集,志在恢复原有的根据地。清方守雉河集的,先后为安徽布政使英翰与道员史念祖(英翰守了二十五天,史念祖续守二十天)。淮军的名将周盛波来援,才解了围。

  曾国藩到徐州不久,因为鲍超及其部对无法调来,决定改用刘铭传一军担任“游击”。原定的“只迎击而不追剿”的战略,也不得不略加改变。实际上,张宗禹的一支捻军,已经越过曾国藩的“四镇防堵圈”。

  在同治四年的冬天,张亲禹由豫西南进入鄂北;任柱、赖文光也由鲁南经皖北、皖西、豫东南,进人鄂北。湘军的成大吉部,又在麻城叛清。

  负有追捻责任的刘铭传,于次年正月二十八日在黄陂打了一个胜仗,抢回该县县城。

  捻众行动迅速,随即转向北进.在二三两月经由河南的汝宁(汝南)、安徽的颍州(阜阳)、河南的陈州(淮阳),又来到山东的曹州(菏泽)。

  捻众企图冲过运河河堤,没料到曾国藩已有准备(曾国藩本人来了济宁)。在冲不过去以后,捻众转而向南,由淮、徐入豫,进攻开封,开封攻不下,再回到鲁南。此后,在七八两月之间,捻众又回豫东与鲁南一次。

  当时清廷京内、京外的大官,颇有批评曾国藩的,责备他未能将捻众一鼓聚歼。事实上,曾国藩能守,已算能干。他所能指挥的兵,共计不足八万,而捻众在十万以上,并且多数是骑兵。

  捻众之所以再三企图冲过运河,用意很难明了。就整个局势来说,捻众缺少有眼光的谋略家是显然的。张宗禹、任柱、赖文光均够不上自创局面。因此也就找不到、认不出能够帮他们创局面的助手。

  然而,他们不愧为反清的志士、太平天国的孤臣。他们奋斗到底,有始有终。

  他们在同治五年七月底,向西冲过曾国藩的贾鲁河防线,纵横于河南的中部与西南部(襄城、鲁山、南召、邓州)。

  八月中旬,他们又转而向东,冲过朱仙镇与开封之间的长濠(贾鲁河新挑的北段),直扑山东,被曾国藩挡住,又回河南。九月中旬,他们决定了一个新的战略:张宗禹率领一部分人马向西;任柱、赖文光率领其余人马向东。从此,在清朝的官方文件上,有所谓“西捻”、“东捻”。其实,他们都是“太平军”;他们的首领是太平天国堂堂正正的“梁王”、“鲁王”、“遵王”。

  十月初,张宗禹在河南陕州顺利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平陆;由平陆进攻陕西,连克华阴、渭南;其后,与陕西清军战于西安东郊的灞上,获得全胜。这时候鲍超已经办完广东之事以后移驻襄阳,曾国藩叫他去追张宗禹,追到陕州,张宗禹渡了黄河。清廷对曾国藩下诏切责;曾国藩从开头便不愿意干,藉此便上奏恳辞本兼各职。

  十一日,清廷改任李鸿章为“钦差大臣,专办剿匪事宜”,接替曾国藩的统帅职务,叫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

  在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中,这是最大的一次失败。清廷有意给他全权,曾经叫他兼顾陕西,也已经让他的弟弟担任湖北巡抚,把湖北在事实上划入他的节制范围。他不该始终怕招忌,硬说自己的能力有限,连直隶省都要推给直隶总督刘长佑去管,而且叫刘长佑负责山东省的黄河以北部分。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