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勇太步,只有一千人不足,而清军其他部队远屯四十里外,坐视不救。结果,庐州被陈玉成拿下,江忠源投水而死,死的时候也仅有四十二岁。(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罗泽南于咸丰六年三月进攻武昌之时中弹阵亡,年纪也只是五十而已(他比江忠源长五岁,比李续宜长十六岁)。

  曾国藩却是一个命大的人,活到六十二岁,功成业就寿终正寝(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

  他在奉旨帮办湖南团练以前,官运已经不错。由翰林而侍读、侍讲、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其后升署左侍郎),又兼工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六部之中,他兼了五部,只有户部的侍郎他还不曾兼掌。在这期间,他也先后担任过四川与江西的正考官(主考)。

  朝廷之中,穆彰阿是他的恩师(会试之时的主考),大学士倭仁是他的前辈。

  倭仁是蒙古人,生长河南开封,翰林出身,服膺程、朱,作过咸丰的老师(詹事),历任大理寺卿、翰林院掌院学士、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居官持正不阿,是有清一代的名臣。倭仁对曾国藩甚为器重,常与曾国藩讲求性理之学。

  恩师与前辈以外,曾国藩另有几位益友李棠阶、吴廷栋、何桂珍、窦垿,等等。这几人都是程、朱一派的理学家。李棠阶后来在晚年当了军机大臣。

  和曾国藩交往最密切的,是郭嵩焘。郭是湘阴人,于道光十七年在长沙与曾相识;于道光二十七年考中进士,点了翰林,又在京城与曾异地相逢。

  郭为人鲠直而具有卓见,在官场中落落寡合。虽则其后也当了两淮盐运使、署理广东巡抚,与出使英国大臣,但失意的时候多,得意的时候少。

  曾最了解他,与他交谊极厚,并且结为儿女亲家。郭与左宗棠是小同乡,也是亲家,到过浙江,帮左宗棠的忙,却与左不甚相得。曾写了几首诗安慰他,其中有两首是:“一病多劳勤护惜,嗟君此别太匆匆。二三知己天涯隔,强半光阴道路中......宦海情怀蝉翼薄,离人心绪茧丝用。更怜吴会飘零客,纸帐孤灯半夜阑。”

  另一次,曾接到郭的诗,和了六首。其中有四句是:“日日怀刘子,时时忆郭生,仰天忽长叹,绕屋独巡行。”这诗中的刘子,是刘蓉,字孟容,湘乡人。

  曾国藩自幼与刘蓉为道义之交,其后连中高科,誉满京华,心中所念念不忘的,仍是蛰居故乡的这位刘子:“昔者初结交,与世固殊辙。垂头对灯火,一心相媚悦......所愧偷太仓,无异哀穷乞。羡君老岩阿,闲味甘于蜜。”

  刘蓉的才干,在曾国藩看来是很高的:“我思竟何处,四海一刘蓉。具眼规皇古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