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8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来拷打。倒吊.是头顶向下,脚心朝上。和伍拉纳狼狈为奸的,有福建巡抚浦霖、按察使钱受椿,这三人被福州将军魁伦密参了一本,和珅来不及弥缝,都送了命。

  在各省总督、巡抚之中,如有敢于不与和珅合作的,很容易遭受不测之祸。浙江巡抚福崧得罪了和珅,在乾隆五十八年的某一天忽然传下乾隆的圣旨,押解他回京候讯,罪名是他受了两淮盐运使柴桢的贿赂一千两。其实,在柴桢的账簿上的“福公”是“福长安”,并不是“福崧”。“馈福公金一千两”七个字是“送了户部尚书福长安一千两”,不是送了浙江巡抚福崧一千两。福崧向人说:“我见了皇上,必定把和珅的秘密完全报告出来。”和珅知道后,就更改福崧的供辞,加几句骂乾隆的话。结果,乾隆不等候福崧到京,就下旨赐死。

  和珅甚至向嘉庆卖人情:乾隆才决定了立嘉庆(皇子颙琰)为太子,和珅立刻去嘉庆那里报喜讯,不好明说,送了一个玉如意作为暗示。嘉庆不买他的账,和珅便记下仇。

  乾隆调嘉庆的老师朱珪从两广总督任上回京当大学士。嘉庆写诗贺朱珪,和珅拿了这首诗给乾隆看,告嘉庆一状,说“嗣皇帝欲向朱珪市恩”。乾隆不但降调朱珪为安徽巡抚,而且几乎因此治嘉庆的罪。于是,嘉庆就抓了和珅,抄他的家.赐死。

  《细说清朝》六四、《四库全书》

  和珅的名字,列在《钦定四库全书》卷首,作为该书的“正总裁”之一。这是《四库全书》的一个污点。

  正总裁共有十六名,均是朝中的大官。其中除了和珅以外,还有于敏中一人,也是臭得很的贪官。

  够得上主持这件事的,仅有刘统勋。但是刘统勋位居第四,前三名是乾隆的三个儿子: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这三人程度不齐,永瑢喜欢画画,但成就平常。永璇十分低能,是一个“二百五”。永理却是一位写家,其后在乾隆五十四年受封为成亲王,他留下了一部所谓《成亲王法帖》。

  副总裁有二十五名,也都是大官,有刘墉在内。刘墉的字是标准的翰林体,既方且正。总纂官有三个: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只有一个:来自浙江桐乡的一个翰林陆费墀。他的责任最大,也最倒霉。书成之时,错字颇多,乾隆罚他出钱装裱三部书中每一本的书面,又罚他出钱买三部的木匣。他活活气死,乾隆仍要抄他的家,只留一千两银子给妻子、儿女作生活费。在总纂官与总校官以下,有二十二名“翰林院提调官”、九名“武英殿提调官”、七名“总目协勘官”、三十九名“校勘《水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六名“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再其次,便是两名“黄签考证纂修官”、三名“天文算学纂修兼分校官”、

  “缮书处四名编校官、一百七十三名分校官、两名篆隶分校官、一名绘图分校官、三名督催官、三十七名收掌官、三名监造官。

  职员如此之多,而且包括不少翰林、进士,真有学问的却如凤毛麟角。我们在其中找到了王念孙、戴震、姚鼐、邵晋涵、任大椿、朱筠,总算差强人意。

  这件事的最初发动人是朱筠。朱筠也是一个翰林,他在翰林院看到明朝成祖皇帝所遗留下来的《永乐大典》(完全是手抄的,不是印成的),感觉到这一部规模宏伟的“类书”(辞典式的分类汇抄之书),保存了许多在乾隆时已经散佚的古籍,因此便建议派人把这些佚书勾抄还原。这建议乾隆很接受.刘统勋不赞成。刘统勋当时是大学士,认为把古书抄去抄来,近于无聊。乾隆因此便发表刘统勋为正总裁之一,名次仅亚于三个皇子,叫他不敢不干。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