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政三王既已于顺治九年先后去世,顺治渐渐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虽则也有时秉承母亲孝庄太后的意旨行事。

  他立了一块铁碑在司礼监、尚衣监等十三个太监衙门之前,严禁太监干政,犯者凌迟处死。又严令中外,凡是贪赃在十两银子以上的,不管是否枉法,一律抄家。

  顺治所受的汉文教育,比皇太极充分,正史与小说均念得不少,佛教的书也喜欢看。他问过陈名复(原为吏部尚书,在顺治八年七月升为弘文院大学士),中国历代的帝王以谁为最好?陈名夏说,唐太宗。他说:“不对。明太祖才是最好的,因为明太祖立下了可垂水久的制度。”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而能有如此的见解,毕竟不凡。

  清朝的种种制度,在大体上是沿袭明朝的。顺冶的值得称许之处,是年纪虽轻,而并未轻举妄动,多所更张。他天性宽厚,虽钦佩明太祖而从不残杀功臣,可谓善学古人。

  由于好学,他颇喜欢与大臣谈天,甚至辩论。有时候,争至面红耳赤,他也未尝不生气。他深恨刘正宗(另一位当过吏部尚书的大学士),时时“廷议自以为是”,但不忍加罪,仅仅下了一道圣旨,叫刘正宗“当痛改前非,称朕优容宽恕之意”。

  他对于永明王(永历皇帝)及郑成功,均认为应该适可而止,不主张把永明王抓来杀掉,也颇想把福建的漳州、泉州与广东的潮州、惠州割给郑成功。

  他喜欢写字、画画;曾经抄了一首唐诗,送给善果寺的和尚弘觉,又画过一条牛,送给宋权。

  有时候,他也很执拗。皇后不如他的意,他不管大家反对,定要把她废了。“弟媳”董鄂氏他喜欢,定要接到宫里来住,而且册为贵妃。

  《细说清朝》三四、李定国支持残局

  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十二月死,孔有德在同年十一月便已进入桂林,遇到瞿式耜在城内静候逮捕,从容就义。永历皇帝(永明王,俗称桂王)这时候住在南宁。

  二十个月以后,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永历皇帝的大将李定国攻入桂林,孔有德自杀。

  这一位李定国,本是陕西延安的人,后加入张献忠的队伍;由于作战勇敢,深得张献忠欢心,与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均被张献忠收为养子。张献忠被豪格杀了以后,李定国与孙可望等人率领若干万残部,离开四川,在顺治四年来到遵义、贵阳,而且拿下云南东部。

  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年),在昆明的沐国公沐恩渡(沐英的后代)被一个土司沙定洲打败,逃到永昌(云南保山),托人向孙可望求救,孙可望派李定国去。李定国到了昆明,捉住沙定洲,押解给孙可望。孙可望将沙定洲剥皮。

  云南巡抚杨畏知劝孙、李等人帮助永历皇帝抗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