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设立“大学士”,是他称皇帝以后的事。(称帝在天聪十年四月,改元崇德。)在称帝以前,他已经于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仿照明朝的办法设立“六部”,每部由一个“管部大臣”主持。著名的多尔衮便是他的第一任吏部管部大臣。管部大臣下面,设三个“承政”(尚书):一个是女真人.一个是汉人,一个是蒙古人。每部设一个翻译官,地位颇高,仅次于承政和“参政”(侍郎),叫做“启心郎”。

  以翻译起家的达海,醉心汉化,更甚于皇太极。达海屡次劝皇太极放弃女真人的服装,改用汉人的衣冠。皇太极却不许可。他认为汉化应该有个限度,他说汉人的宽袍大袖,极不便于骑射。他在崇德三年见女真人纷纷改装,甚至男的解了辫子,女的裹了脚,很生气,就下了一道圣旨:“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

  《细说清朝》一七、对袁崇焕试战

  努尔哈赤死了不久,袁崇焕派了一个姓傅的都司和一个姓李的喇嘛来到盛京(沈阳),向皇太极致吊,同时也看看金国的虚实。

  皇太极乘此机会,派了两个代表(方吉纳和温塔石)回拜袁崇焕,附了一封信,表示愿意讲和。

  第二年(皇太极天聪元年,明熹宗天启七年,l627年)正月间与四月间,皇太极向袁崇焕又作了两次和平试探。皇太极所要求的是:明朝政府正式把金国汗的地位列在其他臣子之上,承认辽东的土地属于金国,毁掉辽西的设防城堡,每年送金国巨额岁币。

  袁崇焕的反要求是:金国酌量退还所占的辽东土地与所掳的辽东人民,撤回金国在朝鲜境内的兵,保证以后不再侵入朝鲜。

  皇太极确有和平的诚意,可惜袁崇焕所提出的条件太苛。袁崇焕呢,虽已升为辽东巡抚却根本无权对皇太极言和。袁之所以对皇太极虚与委蛇,目的是争取时间,赶紧构筑大凌河边的大凌城与锦州及中左所两城。

  因此,双方终于在天聪元年五月大战一场。皇太极亲自率兵西进,渡了大凌河与小凌河,来至锦州。明朝守将赵率教守得极好。皇太极不能将锦州攻下。袁崇焕在宁远选了四千名精兵,交给尤世禄与祖大寿,准备绕出金军之后,切断他的粮道。但是皇太极丢下锦州,直取宁远。袁崇焕上了城墙督战;把军队扎营在城墙下面城壕之后,用火器迎击金军;同时,叫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人在城外的旷地之上与金军肉搏。

  金军攻了七天,死伤极多,皇太极借口天气太热,下令退兵。

  消息传到北京,朝廷庆祝了一番,称这次战役为“宁锦之捷”。赵率教与满桂受了重赏;魏忠贤因此也被列为首功,他的一个儿子被封为伯爵。袁崇焕却被指责,罪名是“暮气太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