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办(局长)经元善的抗议。经元善官卑职小,竟敢领衔与一千二百多人联名打电报给总理衙门,说:“昨日卑局奉到二十四日电旨,沪上人心沸腾,探闻各国有调兵干预之说。务求王爷中堂大人公忠体国,奏请皇上力疾临御,勿存退位之思,上以慰太后之忧勤,下以弭中外之反侧。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列名于这封电报的知名之士,有叶瀚、马裕藻、章炳麟(太炎)、唐才常、蔡元培。

  经元善与这一些人的勇气颇堪钦佩,他们分明知道慈禧决不肯让“光绪力疾临御”,更不会饶恕他们这样的一种“聚众滋事”、“妄于朝政”的行动。然而他们偏要打这么一封电报试试。电报中最有力量的一句话是,“探闻各国有出兵干预之说”。

  慈禧看了电报,又怕又气又恨。怕的是,外国可能真出兵干预。气的是,区区一个上海电报总办,也竟然敢领衔向总理衙门打电报?恨的是,在经元善的后面分明又是“康党”在作祟。

  事实上,唐才常与当时的章炳麟确是“康党”。他们志切“保皇”。认为慈禧立了溥儁“为穆宗毅皇帝嗣子”以后,一定会再用光绪的名义下诏“退位”,于是造出“各国出兵干预”的谣言,吓阻慈禧。

  慈禧确是被吓阻,却因此更恨洋人。她一面命令上海地方官吏设法向租界当局交涉,捕捉经元善;一面与刚毅、载漪等人研究,如何对付洋人。

  经元善丢了官,也几乎丢了性命,他逃去澳门。刚毅、载漪等人替慈禧想出一条对付洋人的妙计:用“义和团”的“义民”把在华的洋人斩尽杀绝。

  “义和团”的原名是“义和拳”,可能为天理教或八卦教的一个支流。参加“义和拳”的人本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但由于德国人在山东太横行,而“吃洋教”的所谓“教民”又狐假虎威,欺负善良,于是“反清”的情绪为更强烈的“反洋”情绪所替代。山东巡抚毓贤,也是一位“反洋”的同志,觉得义和拳份子的“民气”可用,加以鼓励,承认他们为“民团”,叫他们改称其团体为“义和团”。

  义和团的组织,是一种富有神秘色彩的秘密社会组织,变成了公开的所谓民团以后,仍不愿放弃其固有的神秘意味。吞符念咒,未尝无相当有效的催眠作用,足以增强团员的勇气,甚至“作战能力”。而且,团员除了吞符念咒以外,也学得一些刀枪拳棒。

  义和团的错误,第一是迷信吞符念咒足以抵御枪弹炮弹。第二是盲目反对洋人的一切,包括洋人的宗教、医术。

  他们之标出“兴朝灭洋”或“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在改名为“义和团”以前。教他们标出这口号以代替“反清复明”的人,是来自陕西的李来中。李来中可能是这一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