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先秦沃盥之礼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器具,诸如用鼎制度,按西周礼制。

  比如“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东周时宗法制出现衰落,诸侯已越制使用天子之制。

  至汉初,用以鼎为代表的器具,来别等第的先秦遗风仍在不同程度地因袭。

  马王堆1号墓出土7件漆鼎,3号墓出土6件漆鼎。

  马王堆1号墓遣策记载漆(陶)鼎制,仍沿用了先秦的上卿之礼。

  这说明在汉初上层贵族,仍部分保留旧礼制。

  但遣策记载的用鼎数为九、七、三牢。

  另有陪鼎3套,而随葬实物则为7个漆鼎,说明遣策所记为大祭时实用礼器,只用于祭祀,不随葬。

  随葬鼎反映了墓主人的等级身份,体现了汉初明器制度。

  这说明汉代在承传先秦礼制的同时,出现了变异。

  到汉武帝以后,漆器品类上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汉后期墓葬根本不见漆鼎。

  汉初漆器组合,也仍有一定礼教含义。

  如漆匜、盘同出,说明完全继承了先秦沃盥之礼。

  《仪礼》各篇均有设洗、沃盥、祭祀等礼,进行沃盥是一项重要礼节。

  自上浇水器是匜,下面接水器为盘。

  所以先秦墓葬中盘、匜常成套出土。

  马王堆1号汉墓东边厢和北边厢,共出土了2件漆匜。

  东边厢也出土了平盘2件,北边厢出土了漆盘。

  沅陵侯汉墓中的漆盘、漆匜同出,说明至少在汉初仍沿用先秦沃盥之礼。

  西汉后期对此种盥洗方式加以简化,匜、盘并不同出。

  如西汉后期泉陵侯墓只出漆盘,不出漆匜。

  再如先秦贵族墓葬,常见几杖。

  通常是凭几设于座侧以凭倚身体,杖为依托人身之物。

  这二物皆为礼器,故《三礼》中常“几杖”连文。

  《礼记·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马王堆1号墓北边厢几杖同出,望城坡1号汉墓、陡壁山1号汉墓几杖同出。

  说明汉初墓中几杖同出的情形,确是继承了先秦遗制。

  而在西汉后期墓葬中,已再无几杖同出的现象。

  此外,笭床为楚墓中常用的一种丧葬用具,楚人信它有吉祥避邪之用。

  到汉初,人们仍沿用这种观念和习俗。

  如砂子塘1号汉墓和陡壁山1号汉墓的内棺底板上,均置雕花漆笭床。

  这些底板上的图案,复原之后似为“祥云拱璧”,与湖沙楚墓漆笭床十分相似。

  汉初高级贵族墓葬中,出土的上述漆器用具,表明根深蒂固的先秦礼制,在经历了改朝换代和血与火的洗礼以后,依然陈陈相因。

  从这些墓葬所出漆器制品的整体情况看来,与先秦时漆器以礼器为主形成鲜明对比。

  其差别是,其漆器品类已从礼器的圈子里跳出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先秦墓中常见的禁、俎和豆等漆礼器已荡然无存,新型生活用具不断涌现。

  饮食器具有鼎、盒、盘、盂、钟、钫、壶、耳杯、盘、卮、具杯盒、勺、匕、豆形器。

  盥洗器皿有盆、匜、沐盆;梳妆用品有双层奁、盒、匣、梳、篦、簪。

  日常用具有屏风、几、案、杖、笥、箕、虎子、器座、砚台。

  娱乐用品有琴、瑟、筑、排箫、竽、竽律、磬、鼓、六博、骰子、筹码。

  请收藏:https://m.lw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